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溪行即事
溪行即事
灵一 〔唐朝〕
近夜山更碧,入林溪转清。
不知伏牛事,潭洞何从横。
野岸烟初合,平湖月未生。
孤舟屡失道,但听秋泉声。
写山
写湖
古诗译文
临近夜晚,山色更加碧绿,进入林中,溪水变得清澈。
不知道伏牛山的传说,潭水和洞穴为何交错纵横。
野外的岸边烟雾刚刚聚拢,平静的湖面月亮还未升起。
孤舟多次迷失方向,只听见秋日泉水的声音。
展开
知识点
1. 灵一是唐代僧人诗人,他的诗作多以自然山水为题材,风格清新淡雅。 2. 伏牛山是中国著名的山脉之一,位于河南省,有着丰富的传说和历史文化。 3. 唐代山水诗注重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感悟的表达,常带有禅意。 4. “孤舟屡失道”一句反映了古代文人在自然中寻求心灵归宿的普遍心态。 5. 秋泉声在古诗中常象征清净、宁静和禅意。
展开
古诗注解
伏牛事
:指伏牛山的传说或典故,具体内容不详。
潭洞
:潭水和洞穴,形容溪流交错纵横的景象。
野岸
:野外的岸边。
平湖
:平静的湖面。
孤舟
:孤独的小船。
秋泉声
:秋日泉水流动的声音。
展开
讲解
这首诗通过对夜晚溪边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对禅意的追求。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如“山更碧”与“溪转清”,“烟初合”与“月未生”,突出了夜晚山林的幽静和清澈。伏牛山的传说和潭洞的交错纵横为诗增添了神秘色彩。孤舟迷失方向和秋泉声的描写,则表达了诗人在自然中寻求心灵归宿的愿望。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灵一作为僧人诗人的独特视角和审美情趣。
展开
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溪边的宁静景色。首联“近夜山更碧,入林溪转清”通过对比白天和夜晚的山色、溪水,突出了夜晚山林的幽静和清澈。颔联“不知伏牛事,潭洞何从横”引入了伏牛山的传说,增添了神秘色彩。颈联“野岸烟初合,平湖月未生”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朦胧美,烟雾缭绕,月亮未升,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尾联“孤舟屡失道,但听秋泉声”以孤舟迷失方向和泉水声作结,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音的沉醉和对禅意的领悟。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灵一作为僧人诗人的独特视角和审美情趣。
展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灵一所作,描绘了溪边夜行的景象。灵一是一位僧人诗人,他的诗作多以自然山水为题材,风格清新淡雅。这首诗可能创作于他在山林中修行或游历之时,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山水之美的感悟和对禅意的追求。
展开
作者信息
灵一[唐](约公元七六四年前后在世)姓吴氏,人称一公,广陵人。(唐才子传作剡中人。此从全唐诗)生卒年均不详,约唐代宗广德中前后在世。童子出家。初隐麻源第三谷中,结茆读书。后居若耶溪云门寺,从学者四方而至。又曾居余杭宜丰寺。禅诵之余,辄赋诗歌。与朱放、强继、皇甫冉兄弟、灵澈为诗友,酬倡不绝。后终于岑山。云一著有诗集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古诗数量:
49
名句数量:
178
作者其他古诗
1
妙乐观
1万阅读
2
送朱放
1万阅读
3
宿静林寺
1万阅读
4
送人得荡子归倡妇
1万阅读
5
宜丰新泉
1万阅读
6
归岑山过惟审上人别业
1万阅读
7
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
1万阅读
8
同使君宿大梁驿
1万阅读
9
于潜道中呈元八处士
1万阅读
10
宿天柱观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