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公逢道安,一朝弃儒服。
真机久消歇,世教空拘束。
誓入罗浮中,遂栖庐山曲。
禅经初纂定,佛语新名目。
钵帽绝朝宗,簪裾翻拜伏。
东林多隐士,为我辞荣禄。
远公(慧远)遇见道安大师,一朝舍弃儒生服饰。 真谛机锋早已消隐,世俗礼教徒然束缚。 誓愿深入罗浮山中,最终栖居庐山幽谷。 禅经初编刚刚审定,佛语新立诸多名目。 钵盂僧帽断绝朝堂,华服官袍反成拜伏。 东林寺中多隐逸之士,为我辞却世间荣禄。
此诗以史咏怀,表面写慧远,实则抒己志。"真机消歇"暗指禅宗"直指本心"的失传,"佛语新名"反映佛教中国化进程。末句"为我辞荣禄"的双重解读:既可理解为代东林隐士发声,亦可视为诗人自身修行宣言。灵一作为律宗僧人,通过重塑祖师形象强调戒律修行的重要性。
全诗以简练笔法勾勒慧远生平转折:首联写弃儒归佛的决断;颔联批判世俗桎梏;颈联"誓入""遂栖"展现修行坚定;尾联"辞荣禄"点明主旨。对仗工整处如"真机"对"世教","钵帽"对"簪裾",通过意象对比强化宗教超脱意味。
唐代僧人灵一借咏慧远事迹,反映中唐佛教复兴背景下,僧人对世俗羁绊的挣脱与佛门清修的向往。安史之乱后,士人逃禅风气盛行,此诗暗含对时代精神的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