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想咸阳事可嗟,楚歌哀怨思无涯。
八千子弟归何处,万里鸿沟属汉家。
弓断阵前争日月,血流垓下定龙蛇。
拔山力尽乌江水,今日悠悠空浪花。
遥想当年咸阳旧事令人叹息,楚歌哀怨诉不尽无尽愁思。 八千江东子弟如今身在何处?万里鸿沟疆土终归汉家所有。 阵前弓断仍要争夺日月光阴,垓下血流成河奠定龙蛇胜负。 拔山之力耗尽终败乌江畔,如今只剩江水空荡浪花悠悠。
本诗讲解需注意三个层面: 1. 历史层面:准确理解"鸿沟""乌江"等地理意象的历史内涵 2. 艺术层面:分析"弓断阵前"等动态描写形成的悲壮画面感 3. 思想层面:体会诗僧通过英雄陨落表达"盛衰无常"的宗教感悟 教学时可对比杜牧《题乌江亭》、王安石《乌江亭》等同类题材作品,展现不同作者对项羽评价的差异。
全诗以"缅想"领起,通过四组对比展现项羽的悲剧: 1. 首联用"可嗟"与"无涯"形成情感张力,奠定哀婉基调 2. 颔联以"八千子弟"的消失与"万里鸿沟"的易主构成空间对照 3. 颈联"弓断""血流"的惨烈与"定龙蛇"的结局形成战斗过程与结果的悖反 4. 尾联"拔山力尽"的壮语与"空浪花"的虚无完成英雄神话的解构 诗中"日月""龙蛇"等意象暗含天道轮回的佛理,末句以景结情,余韵悠长。
此诗为唐代诗僧灵一途经项王庙(祭祀项羽的庙宇)时有感而作。中晚唐时期藩镇割据,诗人借项羽英雄末路的典故,暗喻时代动荡与功业成空的感慨,体现佛教"无常"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