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溪通夜静,素舸与人闲。
月影沈秋水,风声落暮山。
稻花千顷外,莲叶两河间。
陶令多真意,相思一解颜。
长溪在夜色中静静流淌,素白的船儿与人一同悠闲。 月影沉入秋日的江水,风声掠过傍晚的山峦。 稻花盛开在千顷田野之外,莲叶摇曳在两条河流之间。 陶渊明般的真意令人感怀,相思之情因你而舒展笑颜。
此诗可从三个维度解读: 1. 结构艺术:前六句写景,后二句抒情,符合起承转合法度。空间由近及远(溪→山→千顷外),时间从夜静到暮色,形成立体时空。 2. 禅意表达:"沈""落"等动词暗示万物寂灭的禅理,而"真意"二字点明即色见空的禅悟。 3. 文化隐喻:末句"相思"非世俗之情,实为对理想人格的追慕,与陈明府共勉保持精神高洁。
全诗以"静-闲-沉-落"为脉络,构建出空寂悠远的意境: 1. 视听交融:前四句通过"月影""风声"等意象,形成水墨画般的空间层次; 2. 色彩对比:"素舸"与"稻花""莲叶"形成素艳相映的视觉效果; 3. 双关手法:"两河"既指实景,又暗喻仕隐两条人生道路; 4. 卒章显志:尾联借陶渊明典故,将自然之美升华为精神解脱。
此诗作于唐代禅僧灵一与友人陈明府舟中唱和之时。诗中融合山水禅意与隐逸情怀,反映唐代文人雅集时追求超脱世俗、寄情自然的风尚,同时暗含对陶渊明式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