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程终日风尘苦,蓬转还家未有期。
林色晓分残雪后,角声寒奏落帆时。
月高星使东看远,云破霜鸿北度迟。
流荡此心难共说,千峰澄霁隔琼枝。
终日奔波在风尘仆仆的旅途中,像蓬草般漂泊无定,归家之日遥遥无期。 破晓时分,林间残雪未消;寒风中号角声起,正是落帆停泊之时。 明月高悬,遥望东方使者身影渐远;云层散开,北飞的霜鸿缓缓掠过天际。 心中漂泊无依的愁绪难以倾诉,唯有千峰晴雪映照下的琼枝,将你我相隔。
此诗艺术特色有三:一是时空转换自然,从"终日"到"晓分",从地面残雪到天际霜鸿,构成立体画卷;二是情感递进,由实景的苦寒转向虚写的阻隔,最后升华为精神层面的孤独;三是佛家色彩,"澄霁"暗喻心境明澈,与"琼枝"的世俗阻隔形成张力,体现诗僧独特的审美视角。
全诗以"风尘苦"定调,通过"残雪""寒角""霜鸿"等意象层层渲染孤寂。颔联工于写景,时空交错;颈联"月高""云破"虚实相生,暗喻聚散无常。尾联"千峰澄霁"陡然开阔,却以"隔琼枝"收束,凸显物理距离与心理隔膜。灵一以僧人之笔写尘世之叹,清冷中见深情。
此诗作于唐代宗时期,灵一作为诗僧云游江南,途经长江时寄赠友人张舍人。诗中融合了羁旅之苦、自然之景与对友人的思念,反映了唐代文人漂泊生涯与隐逸情怀的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