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门居此地,瞻望在虚空。
水国月未上,苍生如梦中。
上人知机士,瓶锡慰樊笼。
彼土诸梵众,嗟君扬道风。
禅门坐落于此地,遥望远方似在虚空。 水乡的月亮还未升起,众生仿佛沉溺梦中。 上人乃是通晓机缘的智者,手持瓶锡慰藉尘世樊笼。 那远方净土中的诸位梵僧,皆赞叹您弘扬佛法的道风。
本诗讲解可分三个层次: 1. 结构分析:前两联写景寓禅,后两联叙事抒情,形成"景-理-人-赞"的递进。 2. 核心意象:"月"象征佛法光明,"樊笼"对应禅门解脱,形成强烈对比。 3. 历史价值:作为唐代僧侣文学的代表,真实记录了佛教交流史,其清淡诗风直接影响后世王维等诗人。
全诗以虚空、梦境等意象营造超脱意境,凸显禅宗"不立文字"的玄妙。"水国月未上"暗喻佛法如月,尚未普照众生;"瓶锡慰樊笼"则展现僧人以修行解脱世俗。尾联以梵众赞叹收束,强化冽寺主作为佛法使者的形象,语言简净而禅意深远。
此诗为唐代诗僧灵一送别冽寺主赴京城迎接禅和尚所作。唐代佛教鼎盛,高僧往来频繁,冽寺主此行肩负迎请禅和尚的重任,灵一以诗相赠,既表达对同修的期许,亦暗含对佛法弘扬的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