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舟云路客,来过夕阳时。
向背堪遗恨,逢迎宿未期。
水容愁暮急,花影动春迟。
别后王孙草,青青入梦思。
在云雾缭绕的水路上划船送别友人,来时正值夕阳西下。 面对与背对都令人心生遗憾,重逢的日子却难以预期。 暮色中水流显得急促,花影摇曳仿佛春天来得迟缓。 分别后那王孙踏过的芳草,将在梦中化作一片青青的思念。
此诗艺术特色有三:一是"时空压缩"手法,将送别瞬间(夕阳)、别后想象(春草)、未来梦境三重时空熔铸于40字中;二是"反对"修辞运用,"向背"与"逢迎"、"暮急"与"春迟"构成矛盾统一体;三是典故活用,尾联将《楚辞》原句的招隐之意转化为思念之情。需注意"水容愁暮急"的句法倒装,实为"暮容愁水急"的变体,体现唐诗语言变形艺术。
全诗以时空交错的手法构建意境:首联"云路""夕阳"拉开空间纵深感;颔联"向背""逢迎"形成情感张力;颈联"水容""花影"通过景物迟速对比暗喻心境;尾联化用典故,将实景升华为梦境。诗人善用动态意象(漾、来、动、入)与色彩对比(夕阳红、草色青),在工整的五律格式中展现流动的画面美。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年间,时灵一在江南某地为官。殷判官为作者同僚,奉调返回长安(上都)。诗中"云路""夕阳"等意象,既实写江南水乡暮色,又暗喻友人仕途迢递。唐代官员频繁调任的背景下,此类送别诗往往寄托着对仕宦漂泊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