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林公
林公
灵一 〔唐朝〕
支公信高逸,久向山林住。
时将孙许游,岂以形骸遇。
幸辞天子诏,复览名臣疏。
西晋尚虚无,南朝久沦误。
因谈老庄意,乃尽逍遥趣。
谁为竹林贤,风流相比附。
写风
写山
山林
古诗译文
支公确实高雅飘逸,长久居住在山林中。时常与孙许等人游赏,岂是以形骸相遇。幸运地辞别天子的诏书,又阅览名臣的奏疏。西晋崇尚虚无,南朝长久沦于错误。因为谈论老庄的意旨,于是尽享逍遥的乐趣。谁是竹林贤士,风流人物相比较。
展开
知识点
支遁:东晋高僧,字道林,好老庄之学,曾注《逍遥游》。孙绰和许询:东晋名士,玄学家,常与支遁交游。竹林七贤:魏晋时期七位名士(如嵇康、阮籍),好老庄,行为放达。西晋玄学:西晋时期崇尚老庄哲学,谈玄说理。南朝佛教:南朝时期佛教与玄学结合,影响文化。灵一:唐代诗僧,作品多涉禅意和隐逸主题。
展开
古诗注解
支公
: 指支遁,东晋高僧,好老庄之学。
高逸
: 高雅飘逸。
孙许
: 可能指孙绰和许询,东晋名士,好玄学。
形骸
: 形体,指外在形式。
天子诏
: 皇帝的诏书。
名臣疏
: 名臣的奏疏。
西晋尚虚无
: 西晋时期崇尚玄学虚无。
南朝久沦误
: 南朝时期长久沉迷于错误(可能指玄学误国)。
老庄
: 老子和庄子,道家代表人物。
逍遥趣
: 逍遥的乐趣,出自庄子《逍遥游》。
竹林贤
: 指竹林七贤,魏晋时期七位名士。
风流相比附
: 风流人物相比较。
展开
讲解
这首诗通过描绘支遁的隐逸生活,表达了对逍遥自在的追求。前两句写支公的高逸和山林居住;中间部分通过辞诏、览疏和历史反思(西晋、南朝),批判虚无误国;后两句因谈老庄而尽逍遥趣,最后以竹林贤士的风流相比附作结,整体倡导超脱精神,反映诗人对佛道思想的融合与历史镜鉴。
展开
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赞美支遁的高逸超脱,通过历史对比(西晋、南朝)突出老庄逍遥的趣味。艺术上,运用典故和对比手法,意境高远,体现了灵一作为诗僧的禅意与玄思,强调精神自由胜过世俗羁绊。
展开
创作背景
这首诗由唐代诗僧灵一创作。灵一活跃于中唐时期,佛教盛行,他借赞美东晋高僧支遁(支公)的隐逸生活,表达对逍遥自在的向往,同时反思历史(如西晋和南朝的玄学虚无),可能隐含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或自省。
展开
作者信息
灵一[唐](约公元七六四年前后在世)姓吴氏,人称一公,广陵人。(唐才子传作剡中人。此从全唐诗)生卒年均不详,约唐代宗广德中前后在世。童子出家。初隐麻源第三谷中,结茆读书。后居若耶溪云门寺,从学者四方而至。又曾居余杭宜丰寺。禅诵之余,辄赋诗歌。与朱放、强继、皇甫冉兄弟、灵澈为诗友,酬倡不绝。后终于岑山。云一著有诗集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古诗数量:
49
名句数量:
178
作者其他古诗
1
妙乐观
1万阅读
2
送朱放
1万阅读
3
宿静林寺
1万阅读
4
溪行即事
1万阅读
5
送人得荡子归倡妇
1万阅读
6
宜丰新泉
1万阅读
7
归岑山过惟审上人别业
1万阅读
8
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
1万阅读
9
同使君宿大梁驿
1万阅读
10
于潜道中呈元八处士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