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絮满衣裳,携琴问酒乡。
挂帆南入楚,到县半浮湘。
吏散翠禽下,庭闲斑竹长。
人安宜远泛,沙上蕙兰香。
柳絮飘落沾满衣裳,携琴带酒寻访他乡。 扬帆南下进入楚地,到任的县城半临湘江。 衙吏散去时翠鸟飞落庭院,闲静的庭院里斑竹生长。 百姓安居适宜远行,沙洲上的蕙兰散发幽香。
此诗艺术特色有三:一是空间转换巧妙,从离别时的“落絮”到想象中的“湘江”“沙洲”,虚实相生;二是善用典故而不露痕迹,如“斑竹”暗含劝勉友人勤政爱民之意;三是双重身份表达,作为僧人,无可以“琴酒”“蕙兰”等意象冲淡离愁,体现“不以物喜”的禅理。教学时可重点分析“翠禽下”与“吏散”的关联,理解诗人对友人施政风格的期待。
全诗以白描手法勾勒送别场景,前四句写行程:柳絮沾衣、琴酒相伴的离情,与扬帆南下的壮阔画面形成对比。后四句虚写友人到任后的治政理想,“翠禽下”“斑竹长”以动衬静,暗喻官衙清闲、民风淳朴。尾联“蕙兰香”既实写江岸景色,又隐喻友人德政流芳。诗中融汇楚地风物与典故,语言清丽,意境悠远,体现了僧人诗淡泊超脱的独特风格。
此诗为唐代诗僧无可送友人姚宰赴任吉州安福县(今江西吉安)所作。无可与姚宰交谊深厚,诗中既描绘了友人旅途风光,又通过“翠禽”“斑竹”等意象,寄托对友人清廉为官、政通人和的期许,展现了唐代士人间的真挚情谊与山水田园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