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书马如文石门居
书马如文石门居
无可 〔唐朝〕
别业逸高情,暮泉喧客亭。
林回天阙近,雨过石门青。
野果谁来拾,山禽独卧听。
要迎文会友,时复扫柴扃。
写雨
写山
古诗译文
别业寄托着高雅的情趣,暮色中泉水在客亭旁喧响。
树林环绕仿佛靠近天宫,雨后石门山更显青翠。
野果无人采摘,山禽独自卧听自然之声。
为迎接文人雅士的聚会,时常打扫柴门前的庭院。
展开
知识点
1. 诗僧无可:唐代僧人诗人,与贾岛齐名,诗风清冷孤峭。 2. 石门意象:在道教文化中象征自然与修行的通道,《庄子》有“石门之守”典故。 3. 唐代隐逸诗:常通过“柴门”“野果”“山禽”等意象表现疏离尘世的态度。 4. 对仗手法:颔联“林回天阙近,雨过石门青”为工对,空间与色彩形成呼应。
展开
古诗注解
别业
:指建在郊外的别墅或隐居之所。
逸高情
:寄托高雅的情趣。
天阙
:原指皇宫或天门,此处比喻高远如天宫般的境界。
石门
:山名,亦指山间天然形成的石门景观。
文会友
:与文人朋友聚会论诗谈文。
柴扃
:柴门,象征隐士简朴的生活。
展开
讲解
此诗可从三个层面解读:
1.
结构层次
:前两联写景,后两联叙事,由宏观山林转向微观生活场景。
2.
情感表达
:通过“野果谁来拾”的设问,暗含对知音难觅的淡淡惆怅。
3.
文化内涵
:“扫柴扃”的举动,既体现隐士的待客之道,也象征敞开精神之门迎接同道。
展开
古诗赏析
全诗以白描手法勾勒隐居之乐:
1.
动静相生
:暮泉喧响与山禽独卧形成听觉对比,突出山居幽寂中的生机。
2.
色彩点睛
:“雨过石门青”以青翠之色强化雨后山林的清新。
3.
双关妙用
:“林回天阙近”既写树林环绕之景,又暗喻精神接近高远境界。
4.
隐士情怀
:末联“扫柴扃”的细节,展现主人待客的诚挚与隐逸生活的雅趣。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为唐代诗僧无可所作,描绘其友人马如文在石门山的隐居生活。唐代隐逸文化盛行,文人常借山水田园寄托超脱世俗之志。诗中“石门”既是实景,亦暗含《道德经》“众妙之门”的哲学意蕴,反映诗人对清静自然的向往。
展开
作者信息
无可俗姓贾,为贾岛堂弟,诗句亦与岛齐。幼时,二人俱为僧(岛后还俗),感情深厚,诗信往还,时相过从。
古诗数量:
105
名句数量:
378
作者其他古诗
1
秋寄从兄贾岛
1万阅读
2
游山寺
1万阅读
3
秋夜寄青龙寺空贞二上人
1万阅读
4
送姚宰任吉州安福县
1万阅读
5
送姚明府赴招义县
1万阅读
6
金州冬月陪太守游池
1万阅读
7
秋寄从兄贾岛
1万阅读
8
寄青龙寺原上人
1万阅读
9
赋得望远山送客归
1万阅读
10
寄题庐山二林寺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