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国里千年圣,王舍城中百亿身。
却指容颜非我相,自言空色是吾真。
深殿虔心随宝辇,广庭徐步引金轮。
古来贵重缘亲近,狂客惭为侍从臣。
大唐国中千年圣者,王舍城内百亿化身。 却道容颜并非我相,自言空色方为真性。 深殿虔诚跟随御驾,广庭缓步引领金轮。 自古贵重因缘亲近,狂客惭愧身为侍臣。
本诗解读需把握三个维度:一是佛教义理维度,诗中"非我相""空色"等语均出自《金刚经》;二是政治礼仪维度,"宝辇""金轮"等意象体现皇家威仪;三是诗人身份维度,僧侣与臣子的双重身份使其措辞既超脱又谦卑。尾联"古来贵重缘亲近"既符合佛教因缘观,又暗含对皇恩的感激,堪称应制诗的典范表达。
全诗以佛教思想为核心框架:首联以"千年圣""百亿身"凸显佛法庄严;颔联阐发"非相""空色"的般若智慧;颈联将宗教仪轨与皇家仪仗巧妙结合;尾联以谦卑姿态完成颂圣主题。艺术上对仗工整(如"深殿"对"广庭"),用典自然(王舍城、金轮),既符合应制诗的规范,又渗透禅理哲思。
此诗为唐代诗僧广宣应制之作。唐代宗大历年间(766-779),皇帝驾幸圣容院(皇家佛教寺院),广宣作为侍从僧侣奉命赋诗。诗中融合佛教义理与颂圣主题,既展现佛学修养,又体现对皇权的尊崇,典型反映了唐代佛教与政治的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