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诫贪
诫贪
子兰 〔唐朝〕
多求待心足,未足旋倾覆。
明知贪者心,求荣不求辱。
古诗译文
贪婪的人总是追求更多来满足内心,但内心还未满足时就已倾覆。明知道贪婪者的心思,是追求荣耀而不愿受辱。
展开
知识点
作者:子兰,唐朝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具警世意味。 时代:唐朝(618-907年),以诗歌繁荣著称。 主题:告诫贪婪,强调道德自省。 形式:四句短诗,语言直白,易于传诵。 影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贪欲的批判,常用于教育场景。
展开
古诗注解
多求
: 指贪婪地追求更多物质或权力。
待心足
: 等待内心感到满足。
旋倾覆
: 很快就失败或崩溃,指贪婪导致的后果。
贪者心
: 贪婪者的心态或心理状态。
求荣不求辱
: 追求荣耀和地位,避免耻辱和失败。
展开
讲解
这首诗通过直接的心理描写,剖析贪婪者的内心世界:他们不断追求以满足欲望,却往往在未达目的时便遭遇失败。诗句“求荣不求辱”点明贪婪的本质是追逐虚荣而非实质,警示读者应克制欲望,注重内在修养,以避免人生倾覆。整体上,诗作具有强烈的道德教育意义。
展开
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贪婪的致命后果,运用对比手法(如“多求”与“倾覆”)强化主题。诗句节奏明快,寓意深刻,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警世风格,强调内心欲望与外在荣辱的冲突。
展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出自唐朝诗人子兰,创作于唐朝中后期,社会虽繁荣但腐败现象滋生。子兰可能受佛教或道家思想影响,通过此诗告诫人们贪婪的危害,反映当时社会对道德沦丧的警示。
展开
作者信息
唐昭宗朝文章供奉,诗一卷。(出《全唐诗》卷八百二十四)。
古诗数量:
24
名句数量:
82
作者其他古诗
1
秋日思旧山
1万阅读
2
千叶石榴花
1万阅读
3
夜直
1万阅读
4
太平坊寻裴郎中故宅
1万阅读
5
登楼忆友
1万阅读
6
长安早秋
1万阅读
7
与道侣同于水陆寺会宿
1万阅读
8
蝉二首
1万阅读
9
城上吟
1万阅读
10
河梁晚望二首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