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不父,兄不兄。
上留田,蝥贼生。
徒陟冈,泪峥嵘。
我欲使诸凡鸟雀,尽变为鶺鴒.我欲使诸凡草木,尽变为田荆。
邻人歌,邻人歌。
古风清,清风生。
父亲不像父亲,兄长不像兄长。 上留田这个地方,害虫滋生。 徒然登上山冈,泪水纵横。 我希望所有的凡鸟雀,都变成鶺鴒(兄弟友爱的象征); 我希望所有的草木,都变成田荆(兄弟和睦的象征)。 邻人在歌唱,邻人在歌唱。 古风清雅,清风吹拂。
这首诗以社会伦理为主题,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表达了诗人对道德沦丧的痛心和对和谐社会的向往。诗人首先直指"父不父,兄不兄"的社会现实,接着用"蝥贼生"比喻道德败坏。然后通过两个"我欲使"的排比句,表达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运用鶺鴒和田荆的典故,寄托了对兄弟和睦的理想。最后以邻人歌唱和清风作结,暗示只有恢复古风,社会才能重归和谐。全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真挚,体现了贯休诗歌关注社会现实的特点。
这首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揭露了当时社会伦理崩坏的现实。开头"父不父,兄不兄"直指社会核心问题,接着用"蝥贼生"比喻道德败坏。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将现实的丑恶与理想的和谐形成鲜明对比,通过"鶺鴒"、"田荆"等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兄弟和睦、社会和谐的强烈渴望。最后以"古风清,清风生"作结,寄托了诗人对恢复古代淳朴社会风气的期盼。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
贯休是晚唐著名诗僧,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期。当时藩镇割据,战乱频繁,社会伦理道德败坏,兄弟相争、家庭不睦的现象普遍。诗人借《上留田》这一古题,抒发对社会风气败坏的痛心,表达对兄弟和睦、社会和谐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