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忘室亦空,静与沃洲同。
唯有半庭竹,能生竟日风。
思山海月上,出定印香终。
继后传衣者,还须立雪中。
忘却尘世,禅房也显得空寂,宁静如同沃洲山一般。 唯有半庭院的竹林,能整日吹拂清风。 思绪飘向山海间的明月,出定后印香燃尽。 继承衣钵的后人,还需像立雪求道那样虔诚。
本诗艺术特色有三:首先采用"由物及人"结构,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写人,物我交融;其次善用佛教典故,"沃洲""立雪"既实指又暗喻;最后创造"竹风"这一独特意象——竹林本无声,因禅心空明,故能感知"竟日"不息的风声,实为禅者心境的外化。讲解时应重点把握"空而不寂"的禅院意境,注意"竹风""海月"等意象的象征性,体会贯休"诗中有禅"的创作特点。
全诗以"空寂"为眼,前两联通过"室空""竹风"的物象描写,构建出禅院超脱尘俗的意境。后两联转入禅修场景,"海月""印香"的意象群形成时空上的永恒感。尾联用"立雪"典故,既赞简禅师德行,又强调求道需虔诚的禅理。贯休以诗说禅,语言简练而境界深广,展现"诗僧"的独特艺术风格。
贯休为唐末五代著名诗僧,此诗作于拜访简禅师寺院时。时值战乱频仍,贯休云游四方,诗中既表现对简禅师空寂禅境的赞叹,也暗含对佛法传承的思考,反映乱世中僧人对精神净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