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异磨砻出,轮非雕斫成。
今宵刚道别,举世勿人争。
征妇砧添怨,诗人哭到明。
惟宜华顶叟,笙磬有馀声。
月光并非磨砺而出,月轮也非雕琢而成。 今夜方才与你道别,世间无人能与你相争。 征妇捣衣砧上添怨,诗人悲泣直至天明。 唯有那华顶山的老者,笙磬之音余韵悠长。
这首诗以秋夜赏月为背景,通过对月色的描绘和对友人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将月色的宁静与人世的悲苦相对照,突出了诗人超脱尘世的情怀。语言上,诗人善用简练的词语营造深远的意境,如“光异磨砻出,轮非雕斫成”以自然的笔触写月,不着痕迹地传达出道家思想。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悠远,展现了贯休作为诗僧的独特艺术风格。
此诗以月为引,开篇即写月光与月轮的自然天成,暗喻道家崇尚自然的理念。颔联“今宵刚道别,举世勿人争”既点明与友人分别,又表达了对世俗纷争的厌弃。颈联以“征妇砧添怨,诗人哭到明”描绘人世的悲苦,与月色的清冷形成对比。尾联“惟宜华顶叟,笙磬有馀声”则转向对隐逸生活的赞美,玉霄道士的笙磬之音余韵悠长,象征着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和谐。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贯休诗作中常见的禅意与道趣。
此诗为唐代诗僧贯休所作,题为《秋夜玩月怀玉霄道士》。贯休与玉霄道士交好,秋夜赏月时思念友人,遂作此诗。诗中既描绘了月色的自然之美,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同时隐含了对人世纷争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