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今何处,登堂似昔时。
曾蒙金印印,得异野干儿。
影束龙神在,门荒桐竹衰。
谁云续僧史,别位著吾师。
伟大的禅师如今在何处?登上殿堂仿佛仍是往昔时光。 曾经蒙受高僧印记,得以将非凡的野干之子收为弟子。 他的精神影像如龙神般存在,寺院门庭荒废梧桐竹木已衰。 谁说续写僧传历史时,会遗漏我的老师而另行记载他人。
《经普化禅师影院》是一首五言律诗,押平水韵“四支”韵。诗歌结构严谨,前四句叙事,后四句抒怀。首联以设问开启,奠定全诗凭吊基调;颔联通过“金印”与“野干儿”的对照,展现禅宗传承中规范与自由的辩证关系;颈联转向景物描写,“影束”与“门荒”形成精神永存与物质易逝的哲学思考;尾联直抒胸臆,表明对禅宗史书编纂的关切。诗中“似昔时”的“似”字既写实景又含幻觉,颇具禅意;“别位著”的表述则反映了晚唐禅宗内部的谱系之争。整首诗将个人感怀与佛教史观相结合,在追忆先贤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禅宗传承的深刻思考。
本诗以凭吊禅院、追忆高僧为主线,通过今昔对比展现深沉的禅意与历史感。首联“大一今何处”以问起笔,瞬间将时空拉伸,营造苍茫意境。“登堂似昔时”则巧妙地将现实与记忆重叠。颔联“金印印”与“野干儿”形成鲜明意象对比,既见传承之重,又显禅风之活。颈联以“龙神在”的永恒与“桐竹衰”的变迁相对照,暗喻佛法常在而世事无常。尾联直接为禅师鸣不平,体现诗人对禅宗正统传承的坚持。全诗语言简淡而意蕴深远,在平实的叙述中暗藏禅机,展现了贯休作为诗僧的独特艺术风格。
此诗为晚唐诗僧贯休游历普化禅师故居时所作。贯休常年云游四方,拜访名山古刹,与高僧交流禅法。普化禅师是唐代著名禅僧,其言行在禅林流传甚广。贯休来到禅师曾经的影堂,见庭院荒芜,心生感慨,遂作此诗以追怀先德,并暗含对禅师历史地位未被充分认可的不平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