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怀武夷山禅师
怀武夷山禅师
贯休 〔唐朝〕
万叠仙山里,无缘见有缘。
红心蕉绕屋,白额虎同禅。
古木苔封菌,深崖乳杂泉。
终期还此去,世事只如然。
写山
古诗译文
在连绵重叠的仙山深处, 无缘之人难以遇见有缘的禅师。 红心的芭蕉环绕着禅师的屋舍, 白额的老虎与禅师一同修行参禅。 古老的树木上苔藓封裹着菌类, 深邃的山崖间石钟乳与清泉交错。 我最终期望能重回此地归隐, 世间万事不过如此自然。
展开
知识点
贯休(832年-912年),唐代著名诗僧、画家,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人。工诗善画,尤以罗汉像知名。诗中“武夷山”位于福建,以丹霞地貌和道教、佛教文化闻名。“白额虎同禅”用典暗示僧人驯虎的禅门故事,如南朝慧远法师“虎溪三笑”传说,体现禅者与自然和谐之境。“古木苔封菌”反映南方潮湿气候下真菌与苔藓共生的生态现象。“乳杂泉”指喀斯特地貌中钟乳石与泉水并存的自然景观。
展开
古诗注解
万叠仙山里
:形容武夷山层峦叠嶂,宛如仙境。
无缘见有缘
:指没有机缘的人难以见到有佛缘的禅师。
红心蕉绕屋
:红心芭蕉围绕禅房,突出隐居环境的幽异特色。
白额虎同禅
:白额虎与禅师共处,暗喻禅境超脱世俗、万物和谐。
古木苔封菌
:古树生苔、长菌,渲染山中年深日久的原始氛围。
深崖乳杂泉
:深崖中钟乳石与泉水混杂,写出山岩奇绝之景。
终期还此去
:表达诗人渴望将来归隐此山的意愿。
世事只如然
:感慨人间万事不过自然如此,暗含禅理。
展开
讲解
这首诗通过描绘武夷山禅师的修行环境,抒发了诗人对禅隐生活的向往。首联“万叠仙山里,无缘见有缘”以山路重迭、机缘难遇起笔,暗示禅师修行之高深。颔联“红心蕉绕屋,白额虎同禅”选取芭蕉与虎两个意象,一静一动,一植物一动物,表现禅师居所既清幽又充满野趣,虎与禅共处更显禅境超凡。颈联“古木苔封菌,深崖乳杂泉”进一步以古木、深崖的原始景观渲染山中的古老与神秘。尾联直接抒情,表明诗人渴望回归自然、看淡世事的心境。全诗由景生情,禅理融于意象之中,是贯休山水禅意诗的代表作。
展开
古诗赏析
贯休这首诗以武夷山禅师的隐居环境为切入点,前六句着力刻画山中的幽僻与灵异:“万叠仙山里”总起山势之奇,“红心蕉”“白额虎”“古木苔”“深崖乳”等意象组合,营造出远离尘嚣、万物有灵的禅修境界。中间“无缘见有缘”一句,既点出拜访禅师之难,也暗含佛缘深浅的禅理。尾联“终期还此去,世事只如然”,由景入情,表达诗人向往归隐、悟透世事的禅心。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幽,景中寓理,体现了贯休作为诗僧将山水与禅悟融合的独特风格。
展开
创作背景
本诗为唐代诗僧贯休所作。贯休晚年游历福建武夷山,拜访山中修行禅师,有感于武夷山幽邃灵秀的自然景观与禅师超然物外的禅修生活,遂写下这首《怀武夷山禅师》。诗中融合了对武夷山仙境般环境的描绘与对禅理的体悟,反映了贯休作为僧人对隐居修行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对世事如然的禅学认识。
展开
作者信息
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兰溪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9。
古诗数量:
572
名句数量:
2120
作者其他古诗
1
献钱尚父
1万阅读
2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
1万阅读
3
酷吏词
1万阅读
4
少监三首
1万阅读
5
春过鄱阳湖
1万阅读
6
上留田
1万阅读
7
善哉行
1万阅读
8
富贵曲二首
1万阅读
9
杞梁妻
1万阅读
10
观立翰林真二首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