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送僧归天台寺
送僧归天台寺
贯休 〔唐朝〕
天台四绝寺,归去见师真。
莫折枸杞叶,令他十得嗔。
天空闻圣磬,瀑细落花巾。
必若云中老,他时得有邻。
写花
落花
写云
古诗译文
天台山上有座著名的四绝寺,你归去后便能见到师父的真容。
切记不要随意折取枸杞的叶子,以免惹得他老人家十分生气。
天空中可以听到圣洁的磬声,瀑布如细丝般洒落沾湿了头巾。
倘若你真的在云山深处隐居到老,将来必定会有志同道合的邻居相伴。
展开
知识点
贯休:唐末五代著名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工诗善画,尤以罗汉像闻名
天台寺:位于浙江天台山,佛教天台宗发源地,隋代智顗大师创立
枸杞:在中医学中具有滋补功效,佛教常借草木喻示自然与修行的和谐
嗔:佛教三毒(贪、嗔、痴)之一,指嗔怒情绪,修行需戒除
云中老:化用陶渊明"云无心以出岫"的隐逸意象,体现道家与佛家思想的融合
展开
古诗注解
天台四绝寺
:指位于浙江天台山的著名寺院,以景致奇绝闻名。
师真
:对高僧师父的尊称,意为师父的真容或真谛。
枸杞叶
:枸杞为常见植物,诗中借指山中草木,寓意勿扰清修之境。
十得嗔
:十分生气;"嗔"为佛教术语,指恼怒情绪。
圣磬
:寺院中诵经时敲击的磬,其声清越,象征佛法庄严。
云中老
:喻指隐居深山修行的生活。
展开
讲解
本诗通过送别场景传递佛理禅趣。首句"天台四绝寺"奠定圣洁基调,"师真"暗含对佛法真谛的追寻。第二联以生活化告诫体现佛教"不伤生灵"的戒律精神。第三联转向意境描写,"天空闻圣磬"以虚空之境衬佛法无边,"瀑细落花巾"则暗喻洗涤尘心。末联"云中老"既指地理高度,更象征修行境界的提升,"有邻"暗示法缘不绝。全诗将送别之情升华为对修行之路的指引,展现了佛家诗歌"即事明理"的特质。
展开
古诗赏析
全诗以平淡语言蕴含深意,首联点明归去之地,暗含对修行圣地的敬仰;颔联用"莫折枸杞叶"的细节告诫,既显关怀又暗喻持戒清净;颈联以"圣磬""落花巾"勾勒出空灵禅境,视听结合,意境超逸;尾联以"云中老"呼应归隐主题,表达对精神同道相伴的期许。诗中自然意象与佛理相融,展现了贯休作为诗僧特有的清寂禅意风格。
展开
创作背景
本诗为唐代诗僧贯休所作,是其送别一位同门僧人回归天台寺时的赠诗。贯休长期游历江南名刹,与天台山僧侣交往密切。诗中既包含对友人归隐修行的祝愿,也透露出诗人对清净禅林生活的向往,反映了晚唐时期僧侣间以诗寄情、以禅悟道的文化风尚。
展开
作者信息
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兰溪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9。
古诗数量:
572
名句数量:
2120
作者其他古诗
1
献钱尚父
1万阅读
2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
1万阅读
3
酷吏词
1万阅读
4
少监三首
1万阅读
5
春过鄱阳湖
1万阅读
6
上留田
1万阅读
7
善哉行
1万阅读
8
富贵曲二首
1万阅读
9
杞梁妻
1万阅读
10
观立翰林真二首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