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阳为役者,相访叶纷纷。
有句虽如我,无心未似君。
构林青及竹,茆屋暖于云。
何日相将去,千山麋鹿群。
作为云游四方的修行者,纷纷前来拜访您。虽然诗句风格与我相似,但心境却不如您澄明。您搭建的林中青竹屋舍,茅屋虽简却暖过云霞。何时能一同归隐而去,相伴千山麋鹿自得其乐。
这首五言律诗通过四个层次展现禅修境界。首联以“叶纷纷”的意象暗喻佛法传播的生机,暗示晦公德行远播。颔联运用对比手法,“如我”与“未似君”形成张力,突出主人公的修行境界。颈联通过“青及竹”与“暖于云”的视觉与触觉通感,表现物质简朴中的精神富足。尾联借“麋鹿群”的典故,既暗含《诗经》中“麀鹿攸伏”的太平意象,又暗合庄子“麋鹿游于姑射之山”的逍遥理想,将禅理与道家思想熔铸一炉。全诗以平淡语写深远意,展现了唐代禅诗“于相离相”的审美追求。
本诗以简淡笔墨勾勒出禅修者的精神世界。首联“流阳为役者,相访叶纷纷”点出修行者云游参访的盛况;颔联“有句虽如我,无心未似君”通过对比突出晦公的禅心澄澈;颈联“构林青及竹,茆屋暖于云”以物喻境,表现简朴生活中的禅意温暖;尾联“何日相将去,千山麋鹿群”化用典故,表达归隐自然的禅悟之趣。全诗语言质朴而意境高远,将禅理融入日常场景,体现了禅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特质。
此诗作于唐代,贯休禅师赠予同为禅修的晦公。贯休作为著名诗僧,常在云游四方时与其他修行者交流禅法。诗中描绘了当时禅林中修行者互相参访的风气,以及诗人对晦公超然物外禅修境界的赞叹,表达了诗人向往与同道隐居山林、追求心灵自由的禅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