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去楞伽子,春深道路长。
鸟啼青嶂险,花落紫衣香。
此去非馀事,还归内道场。
凭师将老倒,一向说荥阳。
远行的楞伽子啊,春深时节路途漫长。 鸟儿在险峻的青山间啼鸣,落花沾染了紫衣的芬芳。 此行并非为了俗事,而是回归内心的道场。 请大师指点我老迈之身,再叙荥阳的过往。
本诗需注意三重递进: 1. 空间维度:从现实送别(道路长)到精神归宿(内道场)的升华 2. 宗教隐喻:"紫衣香"既写实又象征佛法庄严,"荥阳"暗含世俗牵挂 3. 情感张力:末句"老倒"与"说荥阳"形成修行超脱与人间烟火的矛盾统一 艺术上,贯休善用佛典术语入诗而不显晦涩,体现"诗僧"的独特审美。
诗歌以"去去"开篇,强化离别意蕴;"春深"二句以鸟啼花落勾勒山水禅境, "非馀事"凸显修行纯粹性;尾联"老倒"与"荥阳"呼应,流露沧桑感与故土之思。 贯休以诗为媒,将送别、修行、怀旧熔于一炉,展现晚唐禅诗的清峻风格。
此诗作于贯休晚年游历江南期间,明觉大师为其道友,郑山人或是共同友人。 唐代佛教兴盛,僧俗交往密切,诗中既表达对友人修行的期许,亦暗含自身对禅理的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