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春末寄周琏
春末寄周琏
贯休 〔唐朝〕
暮角含风雨气曛,寂寥莓翠上衣巾。
道情不向莺花薄,诗意自如天地春。
梦入乱峰仍履雪,吟看芳草只思人。
手中孤桂月中在,来听泉声莫厌频。
写雨
写雪
写风
写花
写人
写草
古诗译文
暮色中的号角声夹杂着风雨,湿气弥漫着黄昏的寂寥,青苔的翠绿仿佛爬上了衣襟。
内心的情感不因莺花凋零而淡薄,诗意却如天地间的春意般自然流淌。
梦中踏入乱峰仍踏着积雪,吟咏间望着芳草只思念故人。
手中握着孤独的桂树,它在月光下静静伫立,来听泉声吧,不要厌倦这频繁的声响。
展开
知识点
1. 贯休:唐末五代诗僧,工诗善画,风格奇崛,有《禅月集》传世。 2. 周琏:生平不详,据考可能为贯休的僧友或隐士。 3. 月中桂:典出《酉阳杂俎》,传说月中有桂树,后常用以喻高洁。 4. 莓翠上衣巾:运用通感修辞,将视觉的“翠”与触觉的“湿”交融。 5. 唐末诗风:乱世中多隐逸、禅理之作,语言趋向冷峭简练。
展开
古诗注解
暮角
:黄昏时分的号角声,常用来渲染寂寥氛围。
莓翠
:青苔的翠绿色,此处拟人化地形容湿气沾染衣襟。
道情
:指超脱世俗的情怀或修道者的心境。
莺花薄
:莺啼花落的暮春景象,暗喻时光流逝。
乱峰履雪
:梦中跋涉险峻雪山,象征人生艰难。
孤桂月中
:月中桂树象征高洁孤独,呼应诗人持桂听泉的隐逸之志。
展开
讲解
此诗可从三个层面解读:
1.
意象层
:风雨、莓翠、乱峰等冷色调意象群,构建出疏离的山水禅境。
2.
情感层
:表面写春末寂寥,实则通过“不向莺花薄”“只思人”等句,传递对友情的珍视。
3.
哲理层
:“手中孤桂”象征持守本心,“泉声频响”暗喻佛法常在,体现诗僧的修行观。全诗以景启情,由情入理,堪称唐末禅诗典范。
展开
古诗赏析
全诗以“暮角”开篇,用风雨、莓翠等意象营造出空寂的禅境。颔联“道情”“诗意”形成对比,凸显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颈联虚实相生,“乱峰履雪”的梦境与“芳草思人”的现实交织,展现诗人内心的孤高与温情。尾联以“孤桂”“泉声”收束,将物象升华为永恒的精神符号,体现贯休诗“清冷奇崛”的特色。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末乱世,贯休作为诗僧,常以诗寄寓禅理与孤怀。周琏可能是其方外友人,诗中“思人”“听泉”等句,既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亦透露出避世修道的志向。末句“莫厌频”暗含对尘世纷扰的疏离感,符合贯休晚年隐居的创作基调。
展开
作者信息
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兰溪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9。
古诗数量:
572
名句数量:
2120
作者其他古诗
1
献钱尚父
1万阅读
2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
1万阅读
3
酷吏词
1万阅读
4
少监三首
1万阅读
5
春过鄱阳湖
1万阅读
6
上留田
1万阅读
7
善哉行
1万阅读
8
富贵曲二首
1万阅读
9
杞梁妻
1万阅读
10
观立翰林真二首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