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桂香和紫禁烟,远乡程彻巨鳌边。
莫言挂席飞连夜,见说无风即数年。
衣上日光真是火,岛旁鱼骨大于船。
到乡必遇来王使,与作唐书寄一篇。
手捧桂花的芬芳与紫禁城的烟霭交融,远行的路途直通巨鳌栖息的边疆。 别说扬帆夜行能飞速抵达,听说无风时甚至需耗费数年时光。 衣衫上的日光炽烈如真火,海岛旁的鱼骨硕大胜过航船。 归乡后定会遇见大唐的使者,请托他捎回一篇记录盛唐的诗章。
本诗核心在于"跨文化传递":前两联通过空间对比(长安/东海)和时间张力(连夜/数年),突出文化传播的艰辛;后两联用异域意象与使命嘱托,强调唐诗作为文明载体的价值。诗人巧妙将个人际遇(及第)与国家交往(使节)结合,在40字中构建出宏大的文明对话图景,体现了唐诗"以小见大"的艺术特质。
全诗以空间跳跃的手法展开:首联从长安的荣耀瞬间切换到东海之遥,颔联用航行艰难反衬归心似箭,颈联以火般日光和巨鱼骨突显异域奇观,尾联寄托文化传播的使命。贯休以僧人的超然视角,将科举功名、海洋冒险与外交使命熔铸成雄奇诗篇,展现了大唐开放包容的气象。
此诗作于晚唐时期,新罗(今朝鲜半岛)派遣留学生赴唐参加科举考试。贯休作为方外僧人却关注世俗事务,通过赠诗反映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表达对异域学子的勉励和对大唐文化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