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舴艋舟知识点

原文:《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舴艋舟》 | 作者:李德裕 | 类型:知识点 | 阅读:0

1. 作者李德裕:唐代中后期政治家、文学家,牛李党争中“李党”领袖,官至宰相,文学上擅长咏物诗,其诗作多借景物抒情,风格沉郁、意蕴深刻,《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是其咏物抒怀的代表组诗之一。

2. 鸱夷子(范蠡)典故:范蠡是春秋末期越国大夫,辅佐勾践灭吴后,因深知“鸟尽弓藏”之理,弃官归隐,泛舟五湖,成为中国古代“功成身退”“明哲保身”的典型人物,常被后世文人引用,表达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3. “濯缨”典故出处: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为“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后多以“濯缨”比喻避世隐居、保持高洁,“濯足”比喻随波逐流,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文化典故。

4. 舴艋舟的文学意象:在唐代诗词中,“舴艋舟”常作为“小巧、轻快”的载体,多与“闲适、归隐”相关,如李煜“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虽赋予其愁绪,但也延续了“舟载情志”的用法。

5. 唐代咏物诗特点:唐代咏物诗注重“托物言志”,即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寄托诗人的情感、志向或人生态度,李德裕此诗便遵循这一特点,以“舴艋舟”为载体,表达对归隐与高洁的追求。

与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舴艋舟 相关类型

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舴艋舟古诗译文古诗译文 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舴艋舟知识点知识点 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舴艋舟古诗注解古诗注解 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舴艋舟讲解讲解 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舴艋舟古诗赏析古诗赏析 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舴艋舟创作背景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