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舴艋舟讲解

原文:《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舴艋舟》 | 作者:李德裕 | 类型:讲解 | 阅读:0

我们先从诗题入手,《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舴艋舟》表明这是李德裕在“平泉别墅”时,围绕“树、石”等景物创作的组诗中的一首,核心描写对象是“舴艋舟”,“思”字则暗示了诗作带有“抒情、寄托”的意味。

再看诗句内容,首联“无轻舴艋舟,始自鸱夷子”是全诗的“引子”,诗人特意提醒“不要轻视这小船”,因为它和“范蠡”有关——范蠡是功成身退的隐士,这就给“舴艋舟”贴上了“归隐象征”的标签,为后文抒情做铺垫。

颔联“双阙挂朝衣,五湖极烟水”是关键的对比句:“双阙挂朝衣”写的是范蠡曾经在朝廷当官的场景,代表“仕途”;“五湖极烟水”写的是范蠡归隐后泛舟五湖的场景,代表“闲适”。这种对比,其实也暗含了李德裕自己的心境——他经历过官场的繁华与纷争,如今更向往范蠡式的归隐生活。

颈联“时游杏坛下,乍入湘川里”则是对“归隐生活”的具体想象:诗人乘着舴艋舟,有时到“杏坛”(孔子讲学之地)感受文化气息,有时又进入“湘川”(清雅的湘水)享受自然之美。这两句让“归隐”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有了具体的画面,也体现出诗人对“精神高洁”的追求,不只是单纯逃避官场,更想在归隐中获得心灵的充实。

最后尾联“永日歌濯缨,超然谢尘滓”直接点出主旨:“永日”说明诗人想长久地过这样的生活,“歌濯缨”用典故表明自己要像古人那样保持高洁,“超然谢尘滓”则是直白地说“要超脱地告别世间的尘俗烦恼”。到这里,诗人通过“舴艋舟”寄托的“向往归隐、追求高洁”的情感就完全展现出来了。

整体来看,这首诗虽短,但“意象-对比-场景-主旨”层层递进,既用了历史典故增加文化厚度,又通过具体描写让情感落地,是一首典型的“托物言志”的唐代咏物诗,也让我们看到了李德裕在宦海沉浮后,对人生方向的思考与选择。

与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舴艋舟 相关类型

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舴艋舟古诗译文古诗译文 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舴艋舟知识点知识点 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舴艋舟古诗注解古诗注解 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舴艋舟讲解讲解 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舴艋舟古诗赏析古诗赏析 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舴艋舟创作背景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