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结构严谨,前两联从空间维度展现寺院环境:首联以书桌砚台点出人物身份,颔联通过碑刻寺院拓展历史纵深。后两联转入时间维度:颈联"长空鸟"与"半阙人"构成天地呼应,尾联将月下禅思推向高潮。诗人巧妙运用通感手法,"砚起津"将视觉转化为触觉,"钟惊"将听觉具象化。尾句"草堂身"既呼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的隐逸传统,又以"身在御沟心在野"的悖论式表达,展露唐代文人特有的仕隐情结。
此诗结构严谨,前两联从空间维度展现寺院环境:首联以书桌砚台点出人物身份,颔联通过碑刻寺院拓展历史纵深。后两联转入时间维度:颈联"长空鸟"与"半阙人"构成天地呼应,尾联将月下禅思推向高潮。诗人巧妙运用通感手法,"砚起津"将视觉转化为触觉,"钟惊"将听觉具象化。尾句"草堂身"既呼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的隐逸传统,又以"身在御沟心在野"的悖论式表达,展露唐代文人特有的仕隐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