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任载、齐古二秀才自洞庭游宣城》是孟郊五言古诗的代表作之一,全诗以“送别”为核心,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意境壮阔奇幻,情感真挚深沉,兼具自然之美与人文之思。
一、写景:虚实结合,奇幻壮阔
诗歌前六句聚焦友人从洞庭湖出发的场景,以“虚”写境,以“实”绘景。“洞庭非人境,道路行虚空”开篇破题,用“非人境”“虚空”勾勒出洞庭湖的奇幻氛围,打破世俗对“道路”的认知,营造出空灵缥缈的意境;“二客月中下,一帆天外风”以简练的笔触描绘友人月下登船、乘风远行的画面,“月中”“天外”既点明时间与空间的辽远,也赋予场景清幽、自由的格调。后两句“鱼龙波五色,金碧树千丛”则转入实写,细致描绘水中鱼龙翻腾、岸边树木金碧辉煌的景象,色彩浓烈,动静结合,将洞庭湖的壮阔与奇幻推向极致,为下文的抒情与议论铺垫了意境基础。
二、抒情:以“诚”为核,关怀期许
诗歌中间四句(“闪怪如可惧,在诚无不通”至“物表即高韵,人间访仙公”)将写景与抒情融合,既写旅途的“闪怪”之险,又以“在诚无不通”鼓励友人秉持真诚,克服困难;“扣奇知浩淼,采异访穹崇”既描绘游历的过程,也暗含对友人增长见识、追求高远的期许;“物表即高韵,人间访仙公”则将情感升华,希望友人在游历中脱离世俗纷扰,体悟高雅意韵,追求精神的超脱,体现出孟郊对友人精神世界的关怀。
三、议论:借典言志,寄寓深意
诗歌后六句转向议论,以宣城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典故为切入点,表达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宣城文雅地,谢守声闻融”点明宣城的文化地位,借谢朓的典故暗示此地有赏识人才的环境;“证玉易为力,辨珉谁不同”以“玉”喻人才、“珉”喻庸才,既感慨辨识人才的不易,也暗赞友人是可被“证”的“玉”,终将被赏识;结尾“从兹阮籍泪,且免泣途穷”化用阮籍“途穷而泣”的典故,直接安慰友人,不必再像阮籍那样因失意而悲叹,坚信他们在宣城能得遇知音、实现抱负,情感真挚,余味悠长。
四、风格:质朴中见奇崛,沉郁中含希望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无华丽辞藻堆砌,但意象选择奇崛(如“虚空”“鱼龙波五色”),意境壮阔;情感上,孟郊虽自身仕途坎坷,诗风多沉郁,但此诗却充满对友人的希望与鼓励,沉郁中透出昂扬之气,体现出诗人真挚的友情与豁达的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