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孟浩然晚年心境的真切写照。全诗以“卧病”为切入点,通过对比外界充满生机的晚春景象(草木盛、花障迷、翠羽戏、赪鳞动)与自身病榻之上的孤寂无奈,形成强烈反差,凸显了诗人内心的惆怅。诗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开头即点明时令与状况,奠定感伤基调;中间写景细腻生动,以乐景写哀情;后部分直抒胸臆,连用“贾谊”、“安仁”典故,自比才高命蹇、年华老去,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知音难觅的愤懑,以及对时光飞逝、生命无常的深深忧虑。最后以“穷通若有命”作结,看似是宿命论的自我宽慰,实则蕴含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深刻反思与不甘。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充分体现了孟浩然诗歌“清淡”中见沉郁的风格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