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是李白早期创作的一首七言歌行,情感跌宕起伏,对比鲜明,充分展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和豪放风格。
诗歌开篇即以“豳谷”、“泾水”点明地点,用“稍稍振庭柯”、“浩浩扬湍波”描绘出边地苍茫而略带萧瑟的自然景象。紧接着,“哀鸿酸嘶”、“愁云苍惨”等意象,强烈渲染了诗人客居他乡的悲凉心境和浓重的愁绪。
中间部分,诗人运用了强烈的对比手法。先是今昔对比:“忆昨去家此为客”时,还是“荷花初红柳条碧”的明媚春色,而如今却是“胡霜萧飒绕客衣”的肃杀秋景,暗示了诗人境遇的巨变。然后是贫富对比、哀乐对比:诗人自身是“寒灰寂寞”、“落叶飘扬”,无依无靠;而其兄长则是“行乐穷曛旭”,府中“颜如玉”的美人“长歌入彩云”、“醉舞娇红烛”,极尽奢华享乐。这种巨大的反差,深刻揭示了诗人内心的不平与孤寂。
最后,诗人由“壮士悲吟宁见嗟”的感慨,引出“前荣后枯相翻覆”的人生无常之叹,并顺势发出“何惜馀光及棣华”的恳求,希望兄长能念及兄弟情谊,给予帮助。这一结尾,既表达了求援之意,又不失身份,含蓄委婉。
全诗语言奔放,想象丰富,情感真挚,将个人身世之感、旅途之艰与对世态炎凉的体悟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