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莺啼时春日高,红芳发尽井边桃。
美人手暖裁衣易,片片轻花落翦刀。
黄莺啼鸣时,春日已经升高,井边的桃花已经完全绽放,红色的花朵开满枝头。美丽的女子手温暖,裁剪衣物十分容易,一片片轻盈的花瓣像从剪刀下飘落一样。
1. 唱和诗:古代文人之间相互酬答、唱和的诗歌形式,这首诗便是沈亚之酬答元微之的唱和之作。
2. 意象运用:诗中“黄莺”“桃花”都是春天常见的意象,黄莺常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桃花则以其艳丽的色彩代表春日的美好。
3. 唐代诗歌特点:此诗体现了唐代诗歌中写景细腻、意境优美的特点,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
4. 沈亚之:唐代文学家,其作品风格多样,此诗展现了他对日常生活场景和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与细腻描绘能力。
我们先来整体感知这首诗,它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佳作。开篇两句,诗人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入手,黄莺的啼叫声告诉我们春天来了,“春日高”说明时间已经不早了,而井边桃花盛开得正艳,“红芳发尽”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满树嫣红的景象,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入了生机勃勃的春日之中。
接着看后两句,诗人把目光投向了一位正在裁衣的美人。“手暖裁衣易”不仅写出了春日的温暖,也暗示了美人此刻轻松愉悦的心情。最妙的是“片片轻花落翦刀”,这里诗人将落花与剪刀联系起来,既写出了花瓣飘落的轻盈,又和裁衣的动作相呼应,让我们感受到春日里这一日常场景的美好与和谐。
从诗歌的创作背景来看,这是一首唱和诗,体现了唐代文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在赏析时,要注意诗中意象的运用,黄莺和桃花共同构建了春日的美好意境,而美人裁衣的场景则增添了生活气息。通过这些元素的结合,我们能体会到诗人对春日美景的喜爱和对闲适生活的赞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日图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美感。首句“黄莺啼时春日高”以黄莺啼鸣和春日升高点明时节,营造出春日融融的氛围。次句“红芳发尽井边桃”聚焦于井边的桃花,“红芳发尽”展现出桃花盛开得绚烂热烈,色彩鲜明,充满生机。
后两句“美人手暖裁衣易,片片轻花落翦刀”则将镜头转向人物活动。“美人手暖裁衣易”写出美人因春日温暖,手也变得暖和,裁剪衣物得心应手,透出一种闲适之感。而“片片轻花落翦刀”更是神来之笔,将飘落的花瓣比作从剪刀下剪下的碎片,既写出了花瓣轻盈飘落的姿态,又与裁衣的动作巧妙呼应,形成了美妙的意境,让春日的画面更加生动鲜活。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通过对景物和人物的细致描绘,传递出春日里的美好与惬意。
这首诗是沈亚之酬答元微之的作品。中唐时期,文人之间常常以诗唱和,这种相互酬答的诗歌创作是当时文坛的一种风气。沈亚之与元微之均为唐代文人,他们之间可能有着诗歌往来的交谊。此诗借春日景色和美人裁衣的情景,表达了春日里的闲情逸致,可能是在与元微之的诗歌唱和中,描绘春日景象以相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