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送入蕃使
送入蕃使
周繇 〔唐朝〕
猎猎旗幡过大荒,敕书犹带御烟香。
滹沱河冻军回探,逻逤孤城雁著行。
远寨风狂移帐幕,平沙日晚卧牛羊。
早终册礼朝天阙,莫遣虬髭染塞霜。
写风
写羊
古诗译文
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穿过辽阔的荒野,皇帝的诏书仿佛还带着御案的墨香。滹沱河结冰,军队在归途上巡逻侦察;遥远的逻逤孤城中,大雁排成行阵翱翔。远处营寨狂风肆虐,帐篷被吹得摇摇晃晃;傍晚的黄沙上,牛羊悠闲地躺卧休憩。但愿您早日完成册封礼仪回京朝见天子,不要让您虬曲的胡须染上这塞外的寒霜。
展开
知识点
滹沱河:中国北方的一条重要河流,发源于山西省,流经河北省,历史上是重要的地理标识,尤其常出现在边塞诗中指代北方前线。 逻逤(逻些/逻娑):唐代对吐蕃都城(即今西藏拉萨)的称呼。诗中用以指代唐朝使者所要抵达的遥远而陌生的藩属之地,点明出使目的地是吐蕃。 册礼:唐朝对周边少数民族政权首领或重要使节进行册封的正式礼仪。这是唐朝羁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中央与藩属的关系。 边塞诗派:唐代诗歌流派之一,主要描绘边塞风光、军旅生活和将士情怀,风格多雄浑、悲壮、苍凉。此诗虽写送使外交,但其边地风貌描写与边塞主题密切相关。
展开
古诗注解
猎猎
:形容风吹旗帜发出的声音。
大荒
:辽阔荒僻的边远之地。
敕书
:皇帝颁发的诏书。
御烟香
:指诏书上似乎还沾染着皇宫御案的气息。
滹沱河 (Hū tuó hé)
:河流名,位于今河北一带,诗中泛指北部边疆河流。
逻逤 (Luó suò)
:又作逻娑、逻些,即今西藏拉萨,唐时为吐蕃都城。此处代指遥远的吐蕃之地或边城。
雁著行
:大雁排列成行飞行。
远寨
:边远地区的营寨或部族聚居地。
移帐幕
:指风大得要把帐篷吹倒(移位),极言风狂。
平沙
:平坦广阔的沙地。
册礼
:指朝廷举行的册封藩属国君主或使节的典礼。
朝天阙
:朝见皇帝。天阙,指朝廷或皇帝居所。
莫遣
:不要让。
虬髭 (qiú zī)
:卷曲的胡须。
塞霜
:边塞的寒霜。
展开
讲解
这首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理解:
核心内容:
这是一首送别诗,对象是即将远赴边疆藩国(吐蕃)执行重要使命的朝廷使者。全诗重在想象使团途中的见闻和边地艰苦的环境。
想象与描绘(首联、颔联、颈联):
前六句是诗人想象使者一路的景象。
“猎猎旗幡过大荒”:开篇宏阔有力,猎猎风声中的旗帜是使团身份的象征,“大荒”点明去向的荒远。
“敕书犹带御烟香”:诏书带着京城的气息,暗示使命来自皇帝,庄严郑重。
“滹沱河冻军回探”:以具体地名滹沱河结冰,体现行路艰难及环境严寒,军队侦察暗示边疆并非完全太平。
“逻逤孤城雁著行”:将视线投向更遥远的逻逤城(拉萨),孤寂感与南飞的大雁形成对比,雁行有思归之意。
“远寨风狂移帐幕,平沙日晚卧牛羊”:选取典型边塞生活场景,狂风撼帐显示环境恶劣,牛羊暮归是塞外牧区特征,动静结合绘出边地苍凉图景。
主旨与情感(尾联):
在前三联铺陈环境艰险后,尾联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核心愿望:希望使者能顺利完成册封之礼(“册礼朝天阙”),早日平安返回京城。
“早终”二字透露出急切。
“莫遣虬髭染塞霜”:这是最富有情味的一句。不说希望人平安,而是说希望他那卷曲的胡须不要被塞外的霜雪染白(意指不要滞留太久或遭受困苦)。这个
展开
古诗赏析
这是一首想象边关艰险、饱含关切之情的边塞送别诗。
时空转换与宏大景象:
诗篇起笔雄阔,“猎猎旗幡过大荒”立刻将读者带入辽阔苍茫的边地场景,旌旗招展的使团队伍与荒原形成强烈视觉冲击。敕书的“御烟香”则巧妙地将皇家威仪与远方联系起来。
视听交融的艰苦画面:
“滹沱河冻”写视觉之寒、“逻逤孤城”见地域之遥,“雁著行”则以自然物候反衬人迹罕至;“风狂移帐幕”是触觉听觉的狂暴,“平沙卧牛羊”则转为苍凉的静态,展现环境之险恶与无常。
情感深沉含蓄收束:
尾联是全诗情感的凝聚点。诗人不是直白地说担忧,而是通过对使者形象的关切(“虬髭染塞霜”)来表达。叮嘱使者“早终册礼”安全归来,其殷切之情和对其使命的重视尽在“莫遣”二字之中。
典型边塞意象:
大荒、孤城、风沙、河冻、牛羊、塞霜等密集的边塞意象,勾勒出苍茫苦寒的意境,烘托使命的艰巨。
整体上,诗歌以想象之笔描绘远行征途的艰险与边地的荒寒,在雄浑的景象刻画中饱含对使者的深切关怀和对国家使命成功的热切期盼。
展开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周繇。此诗创作于晚唐时期,背景应是唐朝派遣重要使节(“蕃使”可能指册封或出使外藩的唐朝使者,但题目更倾向理解为唐朝派往吐蕃等重要外藩的使者)前往遥远的边疆地区(如吐蕃)执行册封等外交使命。当时吐蕃与唐朝时战时和,边疆形势复杂。诗人想象使团行军的艰难险阻(如“风狂移帐幕”、“河冻”),点明边地的荒凉苦寒环境(“孤城”、“大荒”、“塞霜”),并在末尾殷切祝愿使者能圆满完成任务,早日安然归来,以免在苦寒之地耗费太久时光甚至遭遇不测。这既表达了对国家使节的关切,也暗含了对边疆安宁、使命成功的期望。
展开
作者信息
周繇(841年-912年),字为宪,池州(今属安徽)人(唐才子传作江南人,此从唐诗纪事)。晚唐诗人,“咸通十哲”之一。家贫,工吟咏,时号为“诗禅”。与段成式友善。咸通十三年(公元872年)举进士及第。调福昌县尉,迁建德令。后辟襄阳徐商幕府,检校御史中丞。著有诗集《唐才子传》传世。《全唐诗》收有繇诗一卷共22首。
古诗数量:
24
名句数量:
88
作者其他古诗
1
送人尉黔中
1万阅读
2
嘲段成式
1万阅读
3
登甘露寺
1万阅读
4
送边上从事
1万阅读
5
看牡丹赠段成式
1万阅读
6
送宇文虞
1万阅读
7
和段成式
1万阅读
8
以人参遗段成式
1万阅读
9
经故宅有感
1万阅读
10
望海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