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蕊霞英叠彩香,初疑少女出兰房。
逡巡又是一年别,寄语集仙呼索郎。
牡丹花金色的花蕊与霞光般的花瓣层层叠叠散发芬芳, 初看时恍若少女从兰香闺房中款款而出。 转眼间又是一年分别时光, 托寄语给集仙殿的友人,快唤来索郎共赏芳华。
1. 唐代牡丹文化:李肇《唐国史补》载"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反映中晚唐牡丹观赏热潮 2. 集仙殿典故:唐代宫殿名,开元年间曾在此校勘秘籍,后成为文人聚集的代称 3. 桑落酒: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的名酒,"索郎"为双关语 4. 赠答诗传统:唐代文人常以诗作赠答,兼具咏物与抒情功能
此诗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 1. 意象转换自然:由物及人再至情,从"叠彩香"的实景描写到"呼索郎"的虚笔呼应,层次分明 2. 双关修辞巧妙:"索郎"既可能指美酒助兴,又暗含召唤友人之意,体现唐诗"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特点 3. 时空对比强烈:花开一时的绚烂与"一年别"的漫长形成反差,深化珍惜当下之情 4. 盛唐遗韵:虽作于晚唐,仍保持"金蕊霞英"的华美气象,可见周繇对盛唐诗歌风格的继承
全诗以"少女出兰房"的拟人手法开篇,将牡丹的娇艳与灵动刻画得淋漓尽致。"叠彩香"三字融合视觉与嗅觉,展现盛唐富丽审美。后两句笔锋转至人事,用"逡巡"凸显时光易逝的怅惘,"呼索郎"的洒脱语气又平添几分文人雅趣。周繇善用典故而不露痕迹,此诗既符合晚唐精工绮丽的诗风,又透露出友人间的真挚情谊。
此诗作于晚唐时期,是周繇赠予好友段成式的咏牡丹之作。段成式为唐代著名志怪小说家,与周繇同属文人交游圈。唐代牡丹极受推崇,长安赏牡丹为文人雅事。诗中既描绘牡丹绝艳之姿,又暗含对友人相聚的期盼,反映唐代文人以花为媒的酬唱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