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江暗涨岸吹沙,山畔船冲树杪斜。
城郭半淹桥市闹,鹭鸶缭绕入人家。
晴日江面暗涨漫过堤岸,风吹沙尘轻扬, 山边船只掠过,桅杆擦过树梢斜斜。 城郭半浸水中,桥头集市喧嚣依旧, 白鹭盘旋缭绕,飞入寻常百姓人家。
1. 周繇为"咸通十哲"之一,与张乔、许棠等齐名 2. 唐代江南桥市经济发达,杜牧《汴河阻冻》亦有"千里长河初冻时,玉珂瑶珮响参差"之句 3. "船冲树杪"的写法可能影响宋代梅尧臣"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的构思
此诗教学可聚焦三点: ① 意象组合艺术:通过"江/船/桥/鹭"的垂直空间构图,展现立体画面感 ② 社会史价值:诗中"桥市闹"是研究唐代市镇经济的一手材料 ③ 语言锤炼:分析"冲""斜""缭绕"等动词的张力表达 建议对比阅读:杜甫《江涨》、杜荀鹤《溪兴》,体会不同诗人对水患题材的处理差异。
全诗以"望"字统领,四句皆成画面:首句"暗涨"写江水无声浸润的张力,次句"船冲树杪"以夸张手法表现水势浩大。后两句转入人文景观,"半淹"与"闹"形成奇妙对比,末句鹭鸶入宅的细节,既点明水患频仍使鸟雀与人共居,又暗含人与自然共生的禅意。周繇善用白描,此诗堪称其"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的代表作。
此诗作于周繇晚年游历江南期间。诗人通过渡口视角,捕捉江水涨潮时城郭半淹、市井如常的独特景象,反映唐代中后期江南水乡市镇经济繁荣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