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山中避难作
山中避难作
来鹄 〔唐朝〕
山头烽火水边营,鬼哭人悲夜夜声。
唯有碧天无一事,日还西下月还明。
写山
写水
写人
写鬼
古诗译文
山头燃烧着烽火,水边扎满了军营,鬼的哭声和人的悲叹声夜夜不断。只有那碧绿的天空没有一丝烦扰,太阳依旧西沉,月亮依旧明亮。
展开
知识点
1. 来鹄,唐朝诗人,生卒年不详,豫章(今江西南昌)人。 2. 烽火,是古代边防军事通讯的重要手段,烽火的燃起是表示国家战事的出现。 3. 古诗中常用自然景物来衬托人物的心情或社会的现状。
展开
古诗注解
烽火
: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战争。
营
:军营。
碧天
:蓝天。
日还西下月还明
:太阳依旧西沉,月亮依旧明亮,比喻自然规律不受人间战乱的影响。
展开
讲解
这首诗的前两句“山头烽火水边营,鬼哭人悲夜夜声”,描绘了一幅战乱频仍的景象。山头的烽火和水边的军营,暗示了战争的紧张和危险;鬼哭人悲的声音,则进一步渲染了战争的残酷和凄凉。后两句“唯有碧天无一事,日还西下月还明”,则笔锋一转,以自然的永恒不变反衬人间的沧桑巨变。碧天依旧晴朗,日月依旧运行,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战争的无情和人类的渺小。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谴责,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展开
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景衬情,通过描绘山头烽火、水边军营、鬼哭人悲等景象,渲染了战争的残酷和凄凉。最后两句“唯有碧天无一事,日还西下月还明”,以自然的永恒不变反衬人间的沧桑巨变,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无奈和对和平的向往。全诗意境悲凉,情感深沉,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展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朝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诗人来鹄在山中避难时,目睹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谴责。
展开
作者信息
来鹄(?-883),即来鹏(《全唐诗》作来鹄),唐朝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相传来鹏家宅在南昌东湖徐孺子亭边,家贫,工诗,曾自称“乡校小臣”,隐居山泽。师韩柳为文,大中(847-860)咸通(860- 874》间,才名籍甚。举进士,屡试落第。乾符五年(878)前后,福建观察使韦岫召入幕府,爱其才,欲纳为婿,未成。广明元年(880)黄巢起义军攻克长安后,鹏避游荆襄。
古诗数量:
29
名句数量:
87
作者其他古诗
1
清明日与友人游玉粒塘庄
1万阅读
2
云
1万阅读
3
鄂渚清明日与乡友登头陀山
1万阅读
4
蚕妇
1万阅读
5
洞庭隐
1万阅读
6
鄂渚除夜书怀
1万阅读
7
宛陵送李明府罢任归江州
1万阅读
8
圣政纪颂
1万阅读
9
新安官舍闲坐
1万阅读
10
寒食山馆书情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