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宿春山逐陆郎,清明时节好烟光。
归穿细荇船头滑, 醉踏残花屐齿香。
风急岭云飘迥野,雨馀田水落方塘。
不堪吟罢东回首,满耳蛙声正夕阳。
几宿春山逐陆郎,清明时节好烟光。
归穿细荇船头滑, 醉踏残花屐齿香。
风急岭云飘迥野,雨馀田水落方塘。
不堪吟罢东回首,满耳蛙声正夕阳。
几夜在春山中追随陆郎游赏,清明时节正是一派美好的春光。
归来时穿过细密的水草,船头十分光滑;醉后踏着残落的花瓣,木屐的齿间都带着花香。
风势湍急,山岭上的云彩飘向遥远的原野;雨后田间的积水落入方方正正的池塘。
吟诵完毕向东回首,实在难以承受那景象,夕阳下满耳都是青蛙的叫声。
1. 作者来鹄,是唐朝诗人,其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与生活情景,风格清新明快。
2. 清明作为传统节日,在古代文人笔下常成为创作题材,多与踏青、思乡等情感相关。
3. 诗中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如“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屐齿香”,通过具体的动作和感受,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和感染力。
4. 古诗中常见以景结情的手法,本诗尾联“不堪吟罢东回首,满耳蛙声正夕阳”便是如此,以景抒情,余味悠长。
《清明日与友人游玉粒塘庄》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纪游诗。开篇即点出清明时节与友人同游的背景,“好烟光”直接赞美了春日美景,奠定了愉悦的基调。接着,诗人通过描写归途穿过细荇时船头的顺滑,以及醉后踏花时木屐沾染花香的细节,将游玩的尽兴与春日的美好展现得淋漓尽致。随后,笔锋一转,描写了风急云飘、雨后塘水的景象,画面由近及远,从细微的感受扩展到开阔的自然景观,让读者感受到春日自然的多样与灵动。最后,在吟诗之后回首东望,夕阳下满耳的蛙声,既有对眼前景色的留恋,又带着一丝时光流逝的感慨,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阅读此诗,我们能跟随诗人的脚步,感受清明时节的春之美,体会与友人同游的乐趣,以及诗人在自然景色中所蕴含的细腻情感。同时,诗中的描写技巧也值得我们学习,如细节刻画和以景结情的手法,让诗歌更具感染力。
全诗紧扣清明时节的游赏活动,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的春日画卷。首联点明时间与事件,写出了作者与友人在春山追随游赏的惬意,以及清明时节美好的风光。颔联细致描绘了归途与醉后的情景,“船头滑”“屐齿香”等细节,生动形象,充满生活气息,也体现出游玩的尽兴。颈联转向写景,风急云飘、雨后塘水的景象,画面开阔,动静结合,展现了自然的变幻之美。尾联以“满耳蛙声正夕阳”作结,在夕阳西下、蛙声阵阵的景象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怅然,为全诗增添了一丝余韵。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景交融,将清明游赏的乐趣与自然之美完美结合。
这首诗创作于唐朝清明时节,作者来鹄与友人一同游览玉粒塘庄时所作。清明是中国传统节日,有踏青、扫墓等习俗,此时春光明媚,景色宜人,作者与友人在春日山间畅游,触景生情,便写下了这首描绘清明游赏之景与心境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