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村晚雁来天,共把离觞向水边。
官满便寻垂钓侣,家贫已用卖琴钱。
浪生湓浦千层雪,云起炉峰一炷烟。
倘见吾乡旧知己,为言憔悴过年年。
菊花盛开的村庄,傍晚时分大雁南飞,我们共同举杯在这水边饯别。 你任期已满便去寻找垂钓的伙伴,家中贫寒早已变卖心爱的古琴。 湓浦江浪花翻涌如千层白雪,香炉峰云雾缭绕似一缕青烟。 倘若遇见我们故乡的旧友,请替我转告:这些年我一直在憔悴中度日。
本诗讲解需注意三个层面: 1. 表层送别:紧扣"离觞""水边"等送别场景,分析空间转换(从饯别地到归途景象) 2. 中层喻志:解读"垂钓侣"用严子陵典故,"卖琴钱"用陶渊明典故,体现诗人价值取向 3. 深层时代:联系唐末黄巢起义前夜的社会背景,理解"憔悴"背后的历史沉重感 教学时可对比白居易《琵琶行》中"浔阳江头"的描写,体会不同诗人笔下的江州意象。
全诗以"菊""雁"起兴,营造萧瑟秋意。颔联用"垂钓侣""卖琴钱"两个典型意象,既写友人清高品格,又暗含自身窘迫。颈联"千层雪""一炷烟"的壮阔景象,反衬诗人落寞心境。尾联"憔悴"二字直抒胸臆,将个人命运与时代衰微紧密结合。来鹄善用对比手法,语言简练而意蕴深沉,体现了晚唐诗歌"凄婉含蓄"的特质。
此诗作于晚唐时期,当时社会动荡,官场腐败。来鹄为寒门士子,与李明府同为不得志之人。李明府任满归乡(江州,今九江),诗人借送别之际,既表达对友人归隐的羡慕,又抒发自身困顿的感慨,反映了晚唐士人的普遍境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