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鬣翻腾四海波,始将天意用干戈。
尽驱神鬼随鞭策,全罩英雄入网罗。
提剑尚残吴郡国,垂衣犹欠魏山河。
鼎湖无路追仙驾,空使群臣泣血多。
如鲸鬣搅动四海波涛,方以天意发起战争。 驱使鬼神随鞭策而行,将天下英雄尽数网罗。 提剑征战尚未平定吴国,垂衣治世仍缺魏地山河。 鼎湖仙路已无缘追随,空留群臣血泪洒落。
本诗以七律形式构建双重叙事:表层写诸葛亮哭刘备,深层抒诗人对时代的思考。首联以海洋巨兽喻乱世,将战争归为天意;颔联用超现实笔法表现诸葛亮的超凡能力;颈联转写现实困境,两个"尚"字凸显遗憾;尾联通过神话意象将悲情推向高潮。诗人巧妙运用"鲸鬣-鞭策-提剑-垂衣-鼎湖"的意象链条,在虚实转换中完成对历史与现实的观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泣血多"的结句既符合诸葛亮《出师表》的忠贞形象,又暗含对唐末忠臣无力的哀叹。
全诗以磅礴意象开篇,"鲸鬣翻腾"喻乱世动荡,后以"天意"赋予战争合法性。中二联展现诸葛亮辅佐刘备的宏图:既写其驱使神鬼、网罗英雄的非凡能力,又点明"残吴郡""欠魏河"的未竟之憾。尾联"鼎湖无路"用黄帝升仙典故,将刘备之死升华至神话高度,而"泣血多"的群臣悲怆与首句的壮阔形成强烈反差。诗人通过时空交错的笔法,既再现了三国风云,又渗透着对唐末乱世的深沉慨叹。
此诗为唐代诗人李山甫假托诸葛亮口吻悼念刘备之作。诗中借三国历史抒发对英雄未竟事业的感慨,暗含对唐末乱世的隐喻。创作于晚唐时期,社会动荡,诗人借古讽今,表达对时局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