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游汲汲,春气又融融。
农事蛙声里,归程草色中。
独惭出谷雨,未变暖天风。
子玉和予去,应怜恨不穷。
旅人匆匆奔波在路上,春天的气息已暖意融融。 农忙的蛙声回荡田间,归途掩映在青草丛中。 惭愧自己未能赶上谷雨时节,也未能感受暖风的抚慰。 崔使君(子玉)与我同去,想必也会因这无尽遗憾而心生怜惜。
本诗需重点关注三个层次: 1. 景情关系:前写景后抒情,乐景反衬哀情 2. 时间隐喻:"出谷雨"既指节气,也暗喻人生机遇的错过 3. 情感递进:从个人遗憾(独惭)到知己共情(应怜),展现唐代文人交往的含蓄表达方式 教学时可结合杜甫《春日忆李白》对比分析唐代寄赠诗的特点。
全诗以"春"为线索,前四句通过"融融春气""蛙声""草色"等意象勾勒出生机盎然的田园画卷,后四句转而抒写个人惆怅。"独惭"二字点明诗人因漂泊错过季节更迭的遗憾,尾联以友人"应怜"的想象收束,将个人情感升华至知己共鸣。语言清新自然,对仗工整(如"蛙声里"对"草色中"),体现了晚唐山水田园诗含蓄深婉的风格。
此诗作于唐代,周朴在春日旅途中寄赠友人崔使君(字子玉)。诗人通过描绘旅途所见春景,抒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未能与友人共赏春光的遗憾,反映了唐代文人羁旅诗常见的思乡怀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