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秋夜不寐寄崔温进士
秋夜不寐寄崔温进士
周朴 〔唐朝〕
愁多难得寐,展转读书床。
不是旅人病,岂知秋夜长。
归乡凭远梦,无梦更思乡。
枕上移窗月,分明是泪光。
思乡
写人
读书
秋夜
归乡
古诗译文
忧愁太多难以入睡,辗转反侧在读书床上。如果不是旅人的病痛,怎么会知道秋夜漫长。依靠远梦回归故乡,没有梦更思念家乡。枕头上移动的窗月,分明是泪光。
展开
知识点
- 作者:周朴,唐朝晚期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山水、思乡为主题。 - 诗体:五言律诗,共八句,符合律诗格律。 - 主题:秋夜思乡,羁旅情怀,常见于唐诗中。 - 历史背景:晚唐时期社会动荡,文人多抒发个人失意和乡愁。 - 文学手法:运用比喻、对比和借景抒情等修辞手法。
展开
古诗注解
愁多
: 忧愁很多,形容内心烦忧。
寐
: 睡觉,指入睡。
展转
: 辗转,形容翻来覆去无法安睡。
读书床
: 指读书时用的床或卧榻。
旅人
: 旅行在外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病
: 病痛或不适,引申为旅途的艰辛。
秋夜长
: 秋夜漫长,象征孤独和思乡。
归乡凭远梦
: 依靠遥远的梦境来回归故乡。
无梦更思乡
: 没有梦境时更加思念家乡。
枕上移窗月
: 枕头上移动的窗外月光。
泪光
: 眼泪的光芒,形容悲伤落泪。
展开
讲解
这首诗整体围绕“秋夜不寐”展开,首联写诗人因忧愁无法入睡,辗转反侧;颔联通过反问句式,突出旅人对秋夜漫长的独特感知;颈联表达思乡之情,依靠梦境却更添思念;尾联以月光映照泪光收束,强化悲伤氛围。诗作情感层层递进,语言质朴却富含深意,不仅个人抒怀,也折射出晚唐文人的普遍心态。寄给友人崔温,可能意在寻求慰藉或分享心境。
展开
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愁多难得寐”开篇,直接点出内心的忧愁和失眠状态。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如“不是旅人病,岂知秋夜长”,强调旅人的独特感受。后联“归乡凭远梦,无梦更思乡”深化了思乡主题,情感真挚。结尾“枕上移窗月,分明是泪光”以景结情,将月光比作泪光,意象生动,增强了诗的感染力。整体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晚唐诗的婉约风格。
展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朝晚期,作者周朴是一位仕途不顺的诗人,可能写于旅途或失意之时。周朴生活在动荡的晚唐时期,社会不安,个人境遇多舛,这首诗寄给友人崔温进士,表达了秋夜不眠的思乡之情和羁旅之苦,反映了当时文人的普遍情感。
展开
作者信息
周朴(?—878),字见素,一作太朴,福州长乐人。【《全唐诗》作吴兴(今湖州)人。此从《唐才子传》】生年不详,卒于唐僖宗乾符五年。工于诗,无功名之念,隐居嵩山,寄食寺庙中当居士,常与山僧钓叟相往还。与诗僧贯休、方干、李频为诗友。周朴,唐末诗人,生性喜欢吟诗,尤其喜欢苦涩的诗风。
古诗数量:
51
名句数量:
176
作者其他古诗
1
桃花
1万阅读
2
春中途中寄南巴崔使君
1万阅读
3
寄处士方干
1万阅读
4
春日秦国怀古
1万阅读
5
赠双峰山和尚
1万阅读
6
春日秦国怀古
1万阅读
7
升山寺
1万阅读
8
次梧州却寄永州使君
1万阅读
9
董岭水
1万阅读
10
哭陈庾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