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楚雠韩势有馀,男儿遭遇更难如。
偶成汉室千年业,只读圯桥一卷书。
翻把壮心轻尺组,却烦商皓正皇储。
若能终始匡天子,何必□□□□□。
覆灭楚国、为韩国复仇的壮志已然实现,男儿一生的际遇更难比拟。 偶然成就汉室千年基业,只因读了圯桥老人一部兵书。 将雄心壮志轻看作仕途束缚,反请商山四皓来稳定太子之位。 若能始终辅佐天子匡扶天下,何必……(末句残缺)。
此诗以七律形式咏史,前两联概括张良生平功业与知识渊源,后两联聚焦其政治选择。诗人通过"翻把""却烦"等转折词,展现张良从"建功"到"保身"的转变。末句残缺恰形成"留白"艺术,引导读者思考士人"进退出处"的永恒命题。全诗将叙事、议论熔于一炉,体现晚唐咏史诗"以史为镜"的典型特征。
全诗以"势有馀"开篇,展现张良的雄才大略;"偶成"句凸显历史偶然性,暗含对"时势造英雄"的思考。颈联对比张良轻视功名与干预储君之事,揭示其政治智慧。尾联残缺处留白,引发对"功成身退"价值的深层追问。诗中"千年业"与"一卷书"、"壮心"与"尺组"的多重对比,强化了历史沧桑感。
晚唐诗人崔涂身处乱世,借咏史抒发对贤臣功成身退的感慨。张良作为"汉初三杰"之一,其"运筹帷幄"的智慧与"急流勇退"的抉择成为士人典范。此诗通过留侯传的阅读,反思乱世中知识分子的进退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