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过二妃庙
过二妃庙
崔涂 〔唐朝〕
残阳楚水畔,独吊舜时人。
不及庙前草,至今江上春。
写水
写人
写草
古诗译文
在楚水岸边的残阳下,我独自凭吊舜帝时代的两位妃子。
连庙前的春草都不如,它们至今还能年年沐浴江上的春光。
展开
知识点
1. 二妃传说:娥皇、女英为尧帝之女、舜帝之妃,湘江女神传说的原型,其故事衍生出“湘妃竹”(斑竹)的文化意象。
2. 咏史诗特点:通过历史遗迹或人物抒发感慨,常用今昔对比、景物烘托等手法。
3. 晚唐诗风:趋于内敛含蓄,注重营造意境,多带感伤情调。
4. 崔涂其人:字礼山,江南诗人,善写羁旅怀乡之作,《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展开
古诗注解
二妃庙
:祭祀舜帝两位妃子娥皇、女英的庙宇。传说舜南巡死于苍梧,二妃追至湘江,泪洒竹上成斑,后投水而死,成为湘水之神。
残阳
:夕阳,点明时间并渲染苍凉氛围。
楚水
:指湖南湘江一带,古属楚地。
舜时人
:指舜帝时代的娥皇、女英。
不及
:比不上,突出人不如草的深沉感慨。
展开
讲解
本诗核心在于“吊古”与“伤今”的结合。首句以景入情,残阳楚水构成时空广角;次句“独吊”点明主旨,凸显诗人与历史的对话。后两句是诗眼:草作为自然之物,反衬出人类生命的短暂与历史记忆的模糊。诗人不直接哀悼二妃,而是借草之“至今春”暗示人事已非,让读者从自然永恒中体会历史的深沉重量。这种以小见大、虚实相生的手法,体现了唐诗高度的艺术概括力。
展开
古诗赏析
诗歌以“残阳”“独吊”开篇,营造孤寂苍茫的意境。后两句突转奇想,以庙前春草与二妃对比:草木岁岁枯荣,犹能常伴江春,而贤妃早已湮没于历史长河。这种“人不如草”的对比,将历史沧桑感推向极致,含蓄表达对美好消逝的哀婉。全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通过时空交错的笔法,在怀古中暗含对生命永恒的思索。
展开
创作背景
本诗为晚唐诗人崔涂途经二妃庙时所作。晚唐时期社会动荡,诗人常借咏史抒发兴亡之叹。崔涂漂泊江湖,过二妃庙见古迹犹存而人事已非,触景生情,以简淡语言寄寓对历史传说的追思与人生易逝的感伤。
展开
作者信息
崔涂字礼山,江南人。文德进士。久在巴、蜀、湘、鄂、秦、陇等地作客,多羁愁别恨之作,情调抑郁低沉。《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古诗数量:
114
名句数量:
422
作者其他古诗
1
孤雁
1.1万阅读
2
除夜 /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 除夜有怀
1.1万阅读
3
除夜有怀
1.1万阅读
4
己亥岁感事
1万阅读
5
涧松
1万阅读
6
除夜 /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 除夜有怀
1万阅读
7
春夕
1万阅读
8
夕次洛阳道中
1万阅读
9
樵者
1万阅读
10
苦吟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