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须长似发,七十色如黳.醉眼青天小,吟情太华低。
千年松绕屋,半夜雨连溪。
邛蜀路无限,往来琴独携。
垂下的胡须长如头发,七十岁仍乌黑如墨。醉眼朦胧看青天也觉得小,诗兴高昂时连华山都显得低矮。 千年古松环绕着屋舍,夜半雨声与溪流相连。 邛崃蜀地的路途无限遥远,往来时只独自携着一把琴。
本诗艺术特色有三:一是意象对比强烈,"青天小"与"太华低"形成空间错位感;二是数字运用巧妙,"七十"与"千年"虚实相生;三是结尾留白,"琴独携"引发对隐士精神的无限遐想。从文学史角度看,此诗继承了王维"行到水穷处"的隐逸主题,又带有贾岛"推敲"式的苦吟痕迹,体现了晚唐诗歌"尚奇"的审美倾向。教学中可重点分析"醉眼青天小"的陌生化表达,引导学生体会唐诗变形夸张的艺术手法。
全诗以白描手法刻画隐士形象:首联通过"须发"细节突出其仙风道骨;颔联"醉眼""吟情"以夸张对比展现其狂放诗兴;颈联"松绕屋""雨连溪"营造幽寂的隐居环境;尾联"琴独携"点睛,凸显山人孤高品格。诗中"青天小""太华低"的逆向思维,与李白"欲上青天揽明月"有异曲同工之妙,体现唐代诗人特有的宇宙意识。
此诗为唐代诗人李洞赠予一位隐居的"唐山人"(或指终南山隐士)。唐代隐逸文化盛行,诗人通过描绘山人超然物外的形象,表达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诗中"醉眼""吟情"等句,反映了晚唐文人借酒与诗寄托精神世界的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