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春色花如雪,极目烟光月似钩。
总是动人乡思处,更堪容易上高楼。
满城春色中,繁花盛开如雪般洁白;极目远望,朦胧的月光如弯钩悬挂天际。 这里处处是触动游子乡愁的景致,更何况独自登上高楼时,更觉思念难抑。
此诗教学可聚焦三点: 1. 意象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花雪”“月钩”的比喻效果,体会景物描写的双关意味(既写实景又暗喻心境)。 2. 结构把握:前写景后抒情的典型结构,注意“总是”“更堪”的转折作用。 3. 文化关联:结合唐代科举制度导致的文人远游现象,理解诗中乡愁的社会背景。
前两句以工整对仗描绘春夜美景:“花如雪”写视觉之盛,“月似钩”状光影之柔,一明一暗形成对比。后两句转入抒情,“总是”强调处处皆愁,“更堪”递进情感,高楼视角强化孤独感。全诗以乐景写哀情,用绚丽的春景反衬游子内心的寂寥,体现唐代羁旅诗“含蓄深沉”的特点。
此诗作于唐代,作者李九龄生平记载较少。从内容推测,诗人可能身处异乡,于春日登高望远时,见繁花明月而触发乡思。唐代文人常借登楼抒怀,此诗延续了这一传统,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表达羁旅之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