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王

胡宿 〔唐朝〕

贪铸金钱盗写符,何曾七国戒前车。

长生不待炉中药, 鸿宝谁收箧里书。

碧井床空天影在,小山人去桂丛疏。

云中鸡犬无消息,麦秀渐渐遍故墟。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贪婪地铸造钱币,私自伪造符命,何曾借鉴七国之乱的前车之鉴。

想要长生不老,却等不到炉中炼制的丹药;那些道家秘籍,又有谁来收藏箱中的书籍。

碧绿的井台已然空寂,唯有天空的影子依旧;淮南王离去后,小山之上的桂树丛也变得稀疏。

传说中随他升仙的鸡犬早已杳无音信,如今只见昔日的城邑故址上,麦子长得茂盛一片。

1. 淮南王刘安:西汉时期重要的思想家、文学家,曾主持编纂《淮南子》,该书融合了道、法、阴阳等各家思想。

2. 七国之乱:西汉景帝时期,七个诸侯国以“清君侧”为名发动的叛乱,后被周亚夫等平定,是西汉时期重要的政治事件。

3. 鸡犬升天:典故出自淮南王刘安升仙的传说,后成为汉语成语,比喻一个人得势,与其相关的人也随之发迹。

4. 咏史怀古诗:这首诗属于咏史怀古诗,此类诗歌多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为吟咏对象,借古讽今或抒发对历史的感慨。

  • 铸金钱:指淮南王刘安曾私自铸造钱币。
  • 盗写符:私自书写道家符命,暗指图谋不轨。
  • 七国戒前车:指西汉七国之乱的教训,七国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后被平定。
  • 炉中药:指炼丹炉中炼制的丹药,古人认为服用可长生不老。
  • 鸿宝:指道家秘籍,传为淮南王所藏。
  • 箧里书:箱子里的书籍。
  • 碧井床:碧绿的井台。
  • 小山:指淮南王所居的小山。
  • 云中鸡犬:传说淮南王刘安得道升仙,家中鸡犬吃了他剩下的丹药也一同升天,后以“鸡犬升天”比喻依附别人而得势。
  • 麦秀渐渐:形容麦子生长茂盛的样子,此处有物是人非之感。
  • 故墟:昔日的城邑遗址。

《淮南王》这首诗以西汉淮南王刘安的生平事迹为核心展开。诗人胡宿首先在首联点出刘安的两大过失:一是贪婪地铸造钱币、私自伪造符命,二是未能从七国之乱中吸取教训,暗指其后来的谋反行径。这两句奠定了诗歌批判与感慨的基调。

颔联转而写刘安求仙问道的追求与结局。他渴望长生不老,沉迷于炼丹,但最终未能等到长生丹药;他所收藏的道家秘籍,在他死后也无人问津。这两句揭示了求仙梦的虚幻和一切终归空无的道理。

颈联通过描写淮南王故地的景象,进一步抒发物是人非之感。曾经的井台空空如也,只有天空的影子还在;淮南王离去后,小山上的桂树也变得稀疏。这些景物描写充满了凄凉氛围,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

尾联则以传说与现实对比,“云中鸡犬无消息”呼应了刘安升仙的传说,而“麦秀渐渐遍故墟”则展现了如今故址上麦子繁茂生长的现实景象,形成强烈反差,深刻地表达了对历史兴衰、世事无常的感叹。

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是对淮南王刘安一生的概括与评价,更蕴含着诗人对历史规律的思考,提醒人们要以史为鉴,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事无常的怅惘之情。

诗歌开篇便点出淮南王的贪婪与不智,“贪铸金钱盗写符,何曾七国戒前车”,既写出了他的具体行径,又批判他不吸取历史教训。颔联“长生不待炉中药,鸿宝谁收箧里书”,从求仙问道的角度入手,道尽了长生梦碎、秘籍无传的结局,充满了讽刺与感慨。

颈联“碧井床空天影在,小山人去桂丛疏”,以景物描写烘托人事已非的凄凉氛围,井台空寂、桂丛稀疏,皆是淮南王逝去后的景象,写景中蕴含着深沉的叹息。尾联“云中鸡犬无消息,麦秀渐渐遍故墟”,借用鸡犬升天的传说与眼前麦秀故墟的现实对比,将物是人非的感慨推向极致,余味悠长。全诗借古讽今,语言凝练,意境苍凉,引人深思。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胡宿所作,咏叹的是西汉淮南王刘安的事迹。刘安是汉高祖刘邦之孙,他曾组织门客编写《淮南子》,同时沉迷于炼丹求仙之事,并有私自铸钱、图谋不轨等行为,最终因谋反事发而自杀。胡宿通过对刘安事迹的吟咏,感慨其人生的兴衰,暗含对历史兴亡的思考。

作者信息
胡宿

胡宿(九九五~一○六七),字武平,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历官扬子尉、通判宣州、知湖州、两浙转运使、修起居注、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以尚书吏部侍郎、观文殿学士知杭州。四年,除太子少师致仕,命未至已病逝,年七十三(《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三四《胡公墓志铭》)。他在北宋仁宗、英宗两朝为官,位居枢密副使,以居安思危、宽厚待人、正直立朝著称,死后谥文恭。

古诗数量:44名句数量: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