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户春迟漏箭长,短辕初返雒阳傍。
彩云按曲青岑醴,沈水薰衣白璧堂。
前槛兰苕依玉树,后园桐叶护银床。
宴残红烛长庚烂,还促朝珂谒未央。
幽深的门户中,春日迟迟,更漏声长; 短辕车刚刚返回洛阳城旁。 彩云伴着乐曲在青翠山间流淌, 沉水香薰染着衣袍,白璧装饰的厅堂。 前庭栏杆边兰草依偎着玉树, 后园梧桐叶掩映着银饰的床。 宴席将尽,红烛燃至长庚星亮, 还催促着马珂声,赶赴未央宫朝堂。
此诗结构精巧,前六句极写侯家奢华:春迟漏长显时光慵懒,彩云青醴、沉水白璧渲染声色之盛,兰苕玉树、桐叶银床状庭院之丽。末二句急转,以“宴残”“促朝”点破贵族纵享背后的仕途压力。胡宿通过空间(洞户→后园→未央)与时间(春迟→长庚)的转换,暗喻荣华与责任的矛盾,堪称唐代仕宦诗的典型。
全诗以侯门春景起笔,通过“彩云”“沈水”等意象铺陈富贵气象,后转入“宴残”“朝珂”的紧迫,形成闲适与忙碌的对比。胡宿善用借代(如“短辕”代车马)与典故(“未央”),语言华美而含蓄,展现了唐代官员生活的双重性——私享雅致与公事繁冗。
此诗作于唐代,胡宿作为官员,描绘了贵族府邸的奢华生活与早朝前的紧迫。诗中“雒阳”暗示东都洛阳的繁华,而“未央”则借汉宫喻唐廷,反映了唐代官员仕途奔波与宫廷生活的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