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牒相逢楚水湄,竹林文酒此攀嵇。
半毡未暖还伤别,一臂初交又解携。
江浦呕哑风送橹,河桥勃窣柳垂堤。
明年四月秦关到,洗眼扬州看马蹄。
在楚水边因公务相逢,竹林下饮酒论文仿效嵇康。半张毡席还未坐暖便要伤别,刚结交的友人又匆匆分离。江边码头传来吱呀的橹声随风飘荡,河桥旁柳枝低垂轻拂堤岸。待到明年四月抵达秦关,定要洗净双眼在扬州看尽繁华马蹄。
本诗需重点关注三个层次:一是"聚—散—聚"的情感曲线,通过时间跳跃实现情感升华;二是"公务"与"文酒"的对比,展现唐代文人的双重身份;三是末句的隐喻,"看马蹄"既指扬州车马繁华,也暗含对友人仕途的祝愿。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比较"柳垂堤"与《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意象传承。
全诗以"聚散"为脉络,前四句通过"半毡未暖""一臂初交"的细节强化短暂相聚的遗憾;后四句以江浦橹声、河桥柳色烘托离愁,末句"洗眼扬州"的想象则转为明快的期待。对仗工整处如"江浦呕哑"对"河桥勃窣",动词"送""垂"生动传神,体现晚唐律诗精工中见真情的特色。
此诗作于唐代,胡宿与友人赵宗道在楚地因公务短暂相聚后分别。诗中既有对当下离别的不舍,又寄托了对未来长安重逢的期待,反映了唐代文人宦游生涯中聚散无常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