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暄皆有景,孤绝画难形。
地拱千寻嶮,天垂四面青。
昼灯笼雁塔,夜磬彻渔汀。
最爱僧房好,波光满户庭。
冷暖交替皆有独特景致,孤高绝妙难以用画笔描摹。 大地耸立千丈险峰,天空垂落四面青翠。 白昼灯笼映照雁塔,夜晚磬声传遍渔汀。 最喜爱僧房的清幽,波光粼粼洒满庭院。
本诗讲解要点: 1. 结构分析:前两联写自然景观,后两联写人文活动,形成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 2. 艺术手法:运用"画难形"的侧面烘托、"千寻嶮"的夸张、"波光满"的通感等修辞。 3. 文化内涵:反映唐代文人"诗禅一味"的审美追求,末句"僧房好"体现对精神净土的向往。 4. 教学建议:可结合张继《枫桥夜泊》比较唐代寺院诗的不同表现方式。
全诗以空间与时间的双重维度展开: 1. 空间对比:首联"寒暄"与"孤绝"突出景致变化与独特性,颔联"地拱""天垂"以夸张手法展现山水气势。 2. 动静结合:颈联"昼灯""夜磬"通过声光描写寺院昼夜不同的禅意氛围。 3. 情感升华:尾联直抒胸臆,"波光满户庭"以景结情,将自然之美与修行之境完美融合。
此诗作于唐代,孙鲂游览镇江甘露寺时所作。甘露寺位于长江畔,地势险峻,风景奇绝,是当时文人雅士常游之地。诗人通过描绘寺院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表达对禅意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