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湖上望庐山
湖上望庐山
孙鲂 〔唐朝〕
辍棹南湖首重回,笑青吟翠向崔嵬。
天应不许人全见,长把云藏一半来。
写人
写湖
写云
古诗译文
停下船桨,在南湖上首次回望庐山,
笑着面对青翠山色,吟咏那高峻崔嵬。
上天或许不愿让人看尽它的全貌,
总用云雾将一半山景悄悄藏起来。
展开
知识点
1. 庐山云雾:因长江与鄱阳湖水汽交汇,年均雾日达190天,形成“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奇观。 2. 唐代山水诗特点:多通过片段式场景抒发哲理,此诗“云藏一半”暗含对事物不可穷尽的认知。 3. 崔嵬:出自《诗经·小雅》“习习谷风,维山崔嵬”,后世成为高山代称。 4. 南湖地理:唐代鄱阳湖称彭蠡湖,南湖指其南部水域,是观赏庐山的最佳角度之一。
展开
古诗注解
辍棹
:停下船桨,指停船。
南湖
:此处指鄱阳湖南部水域。
崔嵬
:高峻的山峰。
天应不许人全见
:拟人化表达,暗指庐山云雾缭绕的神秘感。
云藏一半
:庐山常年云雾遮掩,仅显露部分景观。
展开
讲解
本诗艺术特色有三:其一采用“停-望-思”结构,由实景引发联想;其二“笑青吟翠”用通感手法,将视觉转化为听觉体验;其三结句“云藏一半”既符合庐山气象特征,又暗含道家“大道至简”思想。教学中可结合苏轼《题西林壁》,比较不同时代诗人对庐山云雾的感悟差异。
展开
古诗赏析
全诗以动态视角展开:首句“辍棹”点明游湖场景,“笑青吟翠”展现诗人怡然自得的心境。后两句巧妙运用拟人手法,将云雾遮掩山体的自然现象升华为天意弄趣的哲思,既写实又充满浪漫想象。语言简练而意境空灵,典型体现唐诗“以小见大”的艺术特色。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孙鲂游历鄱阳湖时远眺庐山所作。庐山以云雾奇观闻名,诗人通过停舟回望的视角,捕捉到庐山若隐若现的独特景致,结合唐代隐逸文化中对自然神秘的崇拜,创作此诗。
展开
作者信息
孙鲂(940年前后在世),字伯鱼,江西乐安(全唐诗作南昌)人,为五代南唐著名诗人。
古诗数量:
22
名句数量:
72
作者其他古诗
1
甘露寺紫薇花
1万阅读
2
看桑
1万阅读
3
老松
1万阅读
4
甘露寺
1万阅读
5
柳
1万阅读
6
又题牡丹上主人司空
1万阅读
7
主人司空见和未开牡丹,辄却奉和
1万阅读
8
题未开牡丹
1万阅读
9
柳絮咏
1万阅读
10
看牡丹二首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