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笔临芳不自怡,首征章句促妖期。
已惊常调言多鄙,遽捧高吟愧可知。
绝代贞名应愈重,千金方笑更难移。
狂歌狂醉犹堪羡,大拙当时是老时。
执笔面对芬芳却难自乐,首次赋诗催促牡丹绽放。 已惊觉寻常言辞多粗鄙,骤然捧读高妙诗作更觉惭愧。 牡丹绝代清名应更显贵重,千金难买一笑的姿态更难改变。 纵情狂歌醉饮犹可羡慕,大智若愚方是真正的老成。
这首诗展现了唐代文人雅集时的诗歌创作场景。诗人通过咏牡丹,实则表达对诗艺的追求和人际交往的感悟。前两联写创作过程,体现文人相重的谦逊;后两联升华主题,以牡丹喻诗道,暗示真正的艺术需要时间的沉淀。全诗结构严谨,由实入虚,体现了唐诗"意在言外"的艺术特色。
全诗以牡丹为媒介,展现了诗人的复杂心绪。首联写创作时的矛盾心理;颔联通过对比显示谦逊态度;颈联以牡丹喻人,突出高洁品格;尾联以狂放反衬智慧。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将牡丹的珍贵与诗才的高妙相映衬,语言凝练,意境深远。
此诗作于唐代,是孙鲂与司空(官职名)的唱和之作。司空先作诗咏未开牡丹,孙鲂以此诗回应。诗中既表达了对牡丹高贵品格的赞美,又暗含对司空诗才的钦佩,展现了唐代文人以诗会友的风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