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却朝冠披鹤氅,羽人相伴恣遨游。
忽因风月思茅岭,便挈琴樽上叶舟。
野寺宿时魂梦冷,海门吟处水云秋。
华阳洞府年光永,莫向仙乡拟驻留。
脱下朝冠披上鹤氅衣,与仙人相伴尽情遨游。 忽然因风月之美思念茅山,便带着琴和酒登上小舟。 在野寺夜宿时魂梦清冷,于海门吟诗处水云秋色浓。 华阳洞府中时光永恒,莫要在仙乡久留。
本诗艺术特色有三:其一,通过"朝冠"与"鹤氅"的服饰对比,凸显身份转变;其二,"忽因""便挈"的连动句式,表现率性而为的仙家气度;其三,末句以劝诫语气反衬仙境的永恒魅力,暗合《庄子》"相忘于江湖"的哲学意味。诗中"魂梦冷"与"水云秋"的冷色调描写,与道教追求的清静无为相呼应。
全诗以"脱俗—遨游—思仙—入山"为脉络,前四句通过"鹤氅""羽人""琴樽"等意象,刻画沈彬辞官后的洒脱形象;后四句以"野寺""海门""华阳洞府"勾勒出茅山的清冷与永恒,尾句"莫向仙乡拟驻留"暗含道家"顺应自然"的哲理。诗中"风月""水云"等自然意象与"琴樽""魂梦"的人文情怀交融,语言清丽,意境空灵。
此诗为唐代诗人李中送别致仕(退休)的友人沈彬郎中游茅山所作。沈彬辞官后向往道教圣地茅山,诗人通过描绘其脱俗的装束、潇洒的游历,以及茅山仙境的永恒之美,既表达了对友人追求自由生活的赞赏,也暗含对仕宦生涯的超越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