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后霜髭出,衡门寂寞中。
蠹侵书帙损,尘覆酒樽空。
池暗菰蒲雨,径香兰蕙风。
幽闲已得趣,不见卜穷通。
病后胡须如霜般苍白,简陋的门庭里唯有寂寞相伴。 虫蛀侵蚀了书卷,尘埃覆盖着空空的酒杯。 池塘在菰蒲雨中显得幽暗,小径飘来兰蕙的芬芳。 幽静闲适中已得乐趣,何必再去占卜命运的穷通。
1. 唐代隐逸诗的特点:借景言志,追求精神自由 2. 意象的象征意义:如"蠹书"象征知识被遗忘,"兰蕙"喻高洁品格 3. 对仗技巧:颔联"蠹侵-尘覆""书帙损-酒樽空"工整而意蕴相关
本诗可从三个层面解读: 1. 情感脉络:从病后寂寥(1-2句)到发现生活意趣(5-6句),最终升华至精神解脱(7-8句) 2. 艺术特色:以细小物象(蛀书、覆尘)折射人生境遇,结尾"不见"二字力透纸背 3. 文化内涵:体现道家"安时处顺"思想,符合唐代文人"中隐"的处世哲学
全诗以白描手法勾勒隐居图景:首联以"病""霜髭"突显沧桑,颔联"蠹侵""尘覆"暗喻时光流逝;颈联笔锋一转,用"菰蒲雨""兰蕙风"展现自然生机,尾联点明超然物外之志。对比手法(衰败与生机)与意象选择(书、酒、兰蕙)深化了隐逸主题。
此诗作于李中晚年隐居时期,通过描绘病后萧索的居所与自然景致,反映其安贫乐道、远离尘嚣的隐士情怀。唐代隐逸文化盛行,诗人借蔡隐士之壁题诗,寄托自身对闲适生活的向往。